第(1/3)頁 贏天在心中做了一番計較后,又將注意力再次放到了京城。 最近接到了不少京城方面的消息,北蠻和西域都在不斷的給夏皇施壓,意圖讓夏皇派人到余州傳旨。 目的就一個,激化秦王和夏皇,東部三州和朝廷之間的矛盾。 不過這次,朝中的很多大臣腦子終于還是清醒的,很大一部分人都能夠堅定立場,支持夏皇,這才沒讓夏皇承擔所有壓力,被迫做出妥協。 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出,蕭閥在其中是出了大力的。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蕭閥在京城有自己掌控的大軍,直接就立于不敗之地。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夏皇自己引狼入室。 若非他利欲熏心選擇和蕭閥合作,也不至于鬧到如今這般地步。 蕭閥雖然勢大,但若是夏皇不是利欲熏心,也不知被利用,最后京城的防務都被蕭閥掌控了一部分,也就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蕭閥沒有用手段換一個皇帝,否則夏皇能不能活到現在都不一定。 若是當初就選擇拒絕,蕭閥再怎么霸道,也不敢直接弄死一個皇帝,那不是他們的行事風格和手段,更不可能承受得起皇朝反噬帶來的傷害和壓力。 誰這么動手,誰就是犯了大忌。 若是真的四大門閥可以如此為所欲為,那天下早就亂套了。 各大皇朝也肯定不甘淪為傀儡,必定奮起反抗,四大門閥能不能延續到現在可就說不定了。 所以,非到萬不得已,蕭閥是絕對不會動夏皇的,但若是有人利欲熏心,謀害了夏皇,然后改朝換代,除非蕭閥能夠將此事摘得干干凈凈,否則一樣要惹一身騷,甚至承擔無數罵名。 所以,現在京城的局勢十分詭異,蕭閥使勁鼓動北蠻和西域,以及自己控制的官員給夏皇施加壓力,而夏皇在部分官員的支持下,頂住壓力,就是不松口,甚至同樣振振有詞。 畢竟,圣旨都下了,你拿著圣旨自己去宣旨也是可以的。 但實話說,這么做于禮法是不太合適的,但有時候也可以有例外,反正都是規則制定者,怎么說對自己有利,自然就怎么說。 所以,現在京城每次大朝會就都僵持在這里,而一般的朝會外國使節也沒資格參與。 但是這種僵持的情況不會一直持續,贏天也不能眼看著這種情況逐漸向著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傾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