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工人之所以短缺不是想要做工的人少,而是不同的路段附近人口太少,其他地方的人每每過來一趟時間都要很久。 但住在這里,肯定是要有一定的花費的,若是免費,那么工錢就會降低,畢竟每個路段的費用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增加了工人,就要提高預算和消耗,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對此,贏天也及時給出了處理辦法。 畢竟,現如今雖然天下并沒有什么戰亂,但實際上窮苦的百姓在哪里都不缺,吃不上飯的大有人在。 就如現在的燕州,無家可歸的百姓也比比皆是。 所以,他打算再次招募一些流民,然后將他們安置充實到官道沿線的村落城鎮之中,這樣不但增加了人力,也能夠充實村莊,提升人口。 至于材料問題,也是因為現在的季節以及距離的原因。 本來修路之前都應該將材料準備好,然后從兩頭一起開始往中間修,也有從中間開始向兩邊修的,這完全取決于哪種方法更方便。 但是,余州這邊修路完全就是直接全面上線,雖然之前也準備了大量的材料,但是一開始修起來,其中的一些耗費頓時就超出了原本的計劃,就需要從各個材料產地轉運。 但是現在修路,沒有正經路走,速度和效率自然也就慢了。 不過余州這邊的官員都比較年輕,沒有經驗也情有可原。 于是,贏天又想了個辦法,將提供水泥和石頭的沙子的廠子直接在沿路各個村莊都建立一個分廠,不但能夠更加充分的利用人力,還能夠就近解決材料問題。 況且,余州將來也不只是要修這一條路,其他的修通往燕州的,通往江州的,還有余州內部各個郡城和府城之間的官道,這些都是要重修的。 大夏朝的官道他是走過的,和前世鄉間的土道沒多少區別,甚至有些地方還有不如,雨天泥濘不堪,雪天更是危險,坐馬車都未必能一路坐下去。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歷朝歷代修路都是靠各個地方官府集資來修建。 這些地方官府當官清廉一點的,路就能修得好一點,百姓也能跟著稍微得一點好處。 若是遇到那種混賬官員,修路不但不給錢,甚至讓百姓無償修路不說,還要讓百姓自己帶工具,自備飲食的情況,那就別怪路修的難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