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許多匠人,或許上了年紀,但技術也更加嫻熟。 還有那些傷殘的老兵,他們做不來過于繁重的體力活,卻完全可以跟著匠人們學習技術。 他們心性堅韌,他們耐得住寂寞,他們能夠吃苦耐勞…… 可以說,只要沈婳讓他們吃飽喝足,給他們定時定額地發放工資、獎金等,他們就能創造奇跡。 對于琉璃工房,沈婳也依然是她提出一個靈感,或是簡單的概念,工坊的匠人們,根據自己的專業,努力實驗,然后最終得出成品。 從最初的質地通透的玻璃,到用鐵管“吹出”造型獨特的玻璃制品,匠人們只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看到工坊里,陳列架上,擺放著的玻璃瓶、玻璃杯等等玻璃容器,沈婳就知道,她的酒精可以提升日程了。 她當即就在工坊里,畫了幾樣圖紙—— 蒸餾酒精所用到的一些玻璃器皿,盡量還原。 如果做不到一比一復刻,也要做到一定的密閉性、實用性。 工具有了眉目,接著就是原材料。 時間緊急,沈婳來不及先釀酒,再蒸餾,而是準備使用成品。 利州、倉州、京城等,都有酒水售賣。 大盛朝為了保證糧食,也曾經發布過“禁酒令”。 但,這種事兒,禁令只能禁住底層的百姓,根本就禁不住真正的達官顯貴。 貴人們、豪商們,依然是我行我素。 在利州,黃、鄭、陳等幾家豪族,就有自己的釀酒作坊,還有自己的酒窖,用以儲存大量的酒水。 還有城內的豪商,也是偷偷釀制了許多酒水。 太平盛世,高奢享受。 如今世道亂了,貴人們依然有所享受,可到底受到了限制。 “酒?沈家阿姊,你要盡可能多的收購酒?” 鄭佩玉又來龍門寨溜達,聽聞沈婳派出商隊,運送鹽、糖、糧食等物資的同時,還要負責收購酒水的任務,她便好奇的問了一句。 “對!多多益善!” 沈婳沒有多想,直接回了一句。 鄭佩玉聽到“多多益善”四個字,眼底卻閃過一抹羞愧—— 之前阿姊提出“糧食換糖”的計劃是,也曾說過多多益善。 鄭佩玉知道,阿姊是想多換些糧食回來。 畢竟阿姊家大業大,偌大的山林里,養著幾千口人呢。 阿姊還有一顆慈悲心,對待麾下的人,哪怕只是最底層的人,也是無比的真誠、寬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