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天降災難,讓中州哀鴻遍野,中州刺史無力救災,更無力控制“災民變暴民”的局面,這才不得不跟手握重兵的阿史那曜合作。 而天災,就像是雙刃劍。 固然讓阿史那曜“不戰而屈人之兵”得撿了便宜,可也背負上了中州偌大的包袱。 過去,中州是別人的地盤,中州是否受災,中州百姓是否活得下去,都跟阿史那曜無關。 可如今呢,中州并入了自己的麾下,中州的一切,便都是阿史那曜的責任。 他要賑濟災民,他要治理中州的種種亂象。 他還要想辦法讓中州盡快恢復生產。 ……這些即便不會讓阿史那曜焦頭爛額,也能讓他忙些日子。 自己的地盤都還沒有料理清楚,阿史那曜絕不會輕易的外出作戰。 如此的話,就會內政不穩、外敵不斷……此乃大忌啊。 阿史那曜不傻,他絕不會做這樣的蠢事。 聽了姜硯池的分析,沈婳深以為然。 “那就好,他無心他顧,我們也能盡快的安定下來!” 沈婳收斂思緒,將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地盤上。 而就在他們說話的這個功夫,大部隊已經進了城,抵達了刺史府。 “殿下恕罪,我等失職,竟沒有提前發現刺史一家的蹤跡!” 魏四郎等,早已在刺史府前面的衙門口等著。 見到沈婳、姜硯池,紛紛下跪行禮。 尤其是魏四郎,行禮的同時,還不忘謝罪。 “刺史府真的人去屋空了?” 沈婳倒沒有怪罪。 人算不如天算。 他們沒有上帝視角,更沒有預知的特異功能,如何能夠提前知道刺史的計劃? 且,要說“大意”,也是沈婳這個公主大意了。 之前的計劃,進行得太過順利。 而利州刺史呢,也表現得像個貪心、惜命、平庸的昏官。 沈婳以及她的將軍、智能團們,都被一步步的“勝利”迷惑住了,完全沒有想到,人家利州刺史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回稟殿下,吾等在刺史府仔細搜查了幾番,沒有發現刺史及其家眷的蹤跡。” “還有金銀、糧食等財貨,也都消失了。” “……多虧有蘇主簿、鄭郎君等,在他們的提醒下,我們在刺史府后院找到了一條暗道,暗道直通三條街之外的偏僻小院。” 而出了那個院子,再過一條街,就是護城河的一道閘口。 刺史一家,應該就是通過護城河的閘口,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州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