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慢說幾千難民了,就是整個州十數(shù)萬人,她也養(yǎng)得起。 另外,拋開空間里的物資不說,沈婳的龍門寨經(jīng)過近一年的發(fā)展,也進入到了良性循環(huán)。 如今的龍門寨,有大量的梯田,進行了科學種植,還使用了土化肥。 畝產(chǎn)量得到了提升,龍門寨經(jīng)過兩季的收割,所收獲的糧食,已經(jīng)能夠自給自足。 除了耕田,龍門寨還有十幾個工坊。 肥皂、牙刷、鹽、糖等物,從配方到成品,都為沈婳換回了巨額金銀和大量的糧食。 龍門寨自有的糧食已經(jīng)能夠養(yǎng)活寨子里的人,那這些多出來的糧食,就能存儲起來。 沈婳拿出來賑濟災民的,就是這部分存糧。 “而且,我也不是一味地免費施舍。” “以工代賑,才是我堅持的最好辦法。” 沈婳始終相信“救急不救窮”,也始終奉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難民也好,災民也罷,除了最初的幾頓飯,可以免費外,想要繼續(xù)活下去,就要自己付出勞動。 沈婳絕不會拿著自己好不容易收集來的物資,養(yǎng)出一群只知道等吃等靠的吸血鬼。 當然了,在古代,百姓們大多淳樸。 他們逃難來到異地,也是希望能夠有個活路。 在他們的樸素認知里,也有著“干活才能吃飯”的想法。 沈婳的“以工代賑”,并不算苛政。 吳庸聽了,就忍不住點頭,“殿下說的是,城門不能關(guān),災民們也不能只吃飯、不干活!” 說到這里,吳庸悄悄看了沈婳兩眼。 “以工代賑”的道理,以及這項政策帶來的好處,讀過書、理過政的人,都能明白。 但,明白不等于能夠?qū)嵭邪 ? 比如前利州刺史,他不知道“以工代賑”的好處嘛? 不知道應該想辦法安撫難民嘛? 不! 他知道! 但,他做不到! 一來,他沒有足夠的糧食、錢財,或者說他有,但他舍不得拿出來給難民。 二來,城內(nèi)沒有足夠的“工”,可以讓難民去做。 而這兩點,萬年公主卻都占據(jù)絕對的優(yōu)勢。 其一,萬年公主有糧有錢,最重要的是,公主沒有私心,她悲憫蒼生,她愿意舍出自己的財貨去養(yǎng)活百姓。 其二,城內(nèi)沒有足夠的“工”,萬年公主卻有十幾個工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