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元安大概是因為自己備受宮中奴婢的磋磨,便想到了小公主。” 姜硯池不知道是無心,還是刻意。 在提起原身的時候,姜硯池不會叫“婳婳”,而是稱呼“小公主”。 或許,對于他而言,出宮前后的小公主,是兩個人。 “小公主剛出生,就頂著災星的罵名。” “克父克母,刑克六親!” “愚昧的人對于災星,自然是厭惡的、排斥的,但在心底,又有著些許畏懼——” 姜硯池緩緩說著。 沈婳仔細聽,聽到這里,她禁不住輕輕點頭,“有道理,人們對于這種鬼神之說,往往都是又恨又怕。” 厭惡排斥,是不想被災星沾染上晦氣。 可又怕過度地招惹災星,被對方“報復”。 尤其是似元安這樣,先是丟掉了江山,接著丟掉了半條命。 最后,更是眾叛親離,孤零零一個人在角落里,無助地等死。 這樣的遭遇,很難說是不是“報應”。 “今生已經無望,元安還是想寄希望于來世。” “拼盡最后一絲氣力,以他能夠做到的方式,彌補一下災星,了卻因果,求得來世安穩——” 姜硯池不虧是元安養在身邊的干兒子,哪怕沒有在近前,隔著幾百里,對于元安的心中想法,也猜測得八、九不離十。 沈婳:…… 賜婚? 就是補償? 不過,在封建王朝,皇帝的賜婚,確實一種榮耀。 尤其是元安的身份與處境,他臨終前,唯一的一道“遺詔”就是寫給了萬年大長公主。 不提遺詔的內容,單單是這件事本身,就頗有意義。 比如山寨中的薛易、吳庸、鄭院正、朱大廚等出身朝廷的人,聽到遺詔的消息,全都人心鼓舞,好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 “某就知道,咱們公主殿下,最得陛下恩寵。” “是啊,陛下身處絕境,臨終關頭,都還不忘操心公主殿下的婚事。” “經此一事,萬年大長公主的名號,定能傳遍天下!” 如此,萬年本就名正言順的身份,更加的無可挑剔。 她不只是沈氏皇族的貴女,她還是元安直到死,都牽掛、惦念的女兒啊。 以后公主若是有什么“出格”的事兒,都容易打輿論戰——元安寵愛,臨終遺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