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今要制糖了,原理、工序等,跟制鹽差不多。 黃家旺甚至可以從那些制鹽的記錄中,得到一定的啟發與指導。 “收割嘍!” “割甘蔗嘍!” 梯田里的農活,已經告一段落。 沈婳便組織那些農戶,去到山里,收割甘蔗。 當然,不白干活,包午餐,還有工錢拿。 農戶們都非常積極。 還有山寨里的一些婦孺,太重的活計,他們干不了,但收割甘蔗,還是沒有問題的。 就連三四歲大的小孩子,都能拖著一根根的甘蔗,送到堆放甘蔗的指定地點。 龍門山、黑龍山,以及附近大大小小的山林里,到處都有忙碌的身影。 短短一天的功夫,堆放甘蔗的一個個空地上,就堆了一個個的小山。 記錄、稱重,核算每個人收割的數量,然后折算成“工作積分”。 沈婳可不會在自己的山寨搞大鍋飯,而是會采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按勞分配原則。 工作積分,不只是關乎具體的工資報酬,還會關系到年終的福利分紅等。 當然,就目前而言,百姓們能夠吃飽、有錢拿,就已經非常知足了。 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偷奸耍滑、磨洋工的情況。 但,無規矩不成方圓。 制度必須提前確立好,并堅定的執行。 如此才會杜絕以后有可能出現的各種麻煩。 唰!唰!唰! 數百人在各個山林中勞作,種植的甘蔗,野生的甘蔗,全都被收割了回來。 新成立的制糖工坊,也有了一組組的工人。 削皮組,負責將空地上堆著的甘蔗運回到工坊,并清洗、削皮。 接著就是榨汁組。 沒有工業設備,那就全靠人力。 先把削了皮的甘蔗切成段,然后放到大的容器里進行搗碎。 搗碎了,再進行初篩,將甘蔗的渣渣都清理出來。 第三個流程,就是熬煮。 將甘蔗汁放到大鍋里,架上大火,就一個字——煮! 將透明的甘蔗汁,熬制渾濁,開始變成紅褐色的、粘稠的物體。 然后,將這種液體放到模具上,晾涼、切塊,就是紅糖。 沈婳要的,不只是紅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