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京城,崔賢妃是個什么待遇,在蜀京行宮,就仍是什么待遇。 更有甚者,行宮沒有姚貴妃,沒有偏寵妖妃、獨斷專行的皇帝,崔賢妃反倒過得更加輕松自在。 養養花,聽聽曲兒,看看雜耍……身邊環繞著年輕的宮女和小太監,興致來了,還能養個貓兒、狗兒,甚至是滾滾等野獸,日子過得簡直不要太舒坦。 至于元安,管他去死! 他當年那么寵信姚貴妃,如今落魄了,也該由姚貴妃跑去噓寒問暖、伺候湯藥。 什么? 姚貴妃死了? 那元安就去陪她啊。 他們不是真愛嘛,人家之間的感情,可不是她們這些世家出身的俗物,所能比擬的! 元安一言九鼎、至高無上的時候,崔賢妃都沒有靠著元安如何如何。 如今,元安半死不活,身邊無人照看,崔賢妃也不會“以德報怨”的當個賤人。 所以,明明在一個行宮里,崔賢妃等世家出身的嬪妃根本不管元安。 任由元安身邊只有一個老太監,主仆兩個遭人糟踐。 元安駕崩,對于崔賢妃等嬪妃來說,也不是什么大禍臨頭。 大盛,沒有殉葬。 皇帝駕崩了,妃嬪們有兒女的,就出宮跟著兒女。 若是沒有兒女,也可以歸家。 或者,去到道觀、庵堂。 更有甚者,膽子大一些的,還以假死,換個身份,換個地方,改嫁、出家,都隨自己。 尤其是大盛朝隨著元安的駕崩,徹底亡了。 天下都不太平,戶籍制度等,也就沒有那么的嚴苛。 禮法與規矩的束縛,也沒有和平年代的繁重,一切都可以“變通”。 “……賢妃娘娘歸家了,還有其他幾位鄭氏、李氏等世家的娘娘,也都回到了各自的娘家。” 高福繼續回稟著。 賢妃也就罷了,到底是快四十的人了,在大盛,就是做祖母的年紀。 再嫁,不太合適。 崔家呢,也不缺她這一碗飯,所以,她就繼續留在了崔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