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難民者,也可在登記后入城。” “城中的百姓,若是有意愿者,也可去城郊的老基地。” 沈婳口中的“老基地”,指的就是龍門寨。 為何改名字? 是因為現在再叫那片區域為龍門寨已經不太合適—— 龍門寨已經從一個深山中的山寨,一點點的蔓延,形成了偌大的一片山林。 且,那塊地盤一直在延伸。 山林被砍伐,荒地被開墾。 人類建設的足跡,一點點地從相對原始的叢林中,快速蔓延到了外圍,直逼官道。 除了耕地,還有道路、橋梁和房屋。 還有許多個工坊。 可以說,龍門寨所在的那片山林,如今已經建設成了新村鎮。 說是村鎮,還是小了些。 若是四周圍上城墻,那就是一個新的城池。 沒有城墻,也就不好說“新城”。 沈婳等又是以此為發家的根基,說一句“老基地”,倒也恰當。 起初,沈婳只是隨口一說,姜硯池、薛易等人卻覺得非常貼切。 關鍵是,他們已經走出了“山寨”,他們公主的地盤也不永遠只是一個小小的龍門寨。 有“老”就有“新”,就有無盡的希望……他們也就跟著說“老基地”。 “老基地”三個字,也就成了龍門寨的代名詞! “是!殿下仁愛!” 姜硯池趕忙應聲。 他看向沈婳的目光,也是帶著些許的“欣慰”。 他的婳婳,真的成長了呢。 如果按照以前的沈婳,她進城后的第一個政令,可能就是“開倉放糧”。 姜硯池太了解沈婳了。 他了解過去的她,知道她的行事風格,以及她的原則底線。 她似乎格外看重人命,也非常地悲憫底層百姓。 而按照她的這種想法,知道難民凄苦,也知道城中的普通小老百姓生活艱難。 如今,得了利州府城,拿到了府城的官倉、銀庫等,她極有可能會開倉放糧,直接賑濟那些貧苦之人。 但,沈婳沒有。 她不再單純地拘泥于“行善”,而是開始有了政治家的頭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