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不管是朱元璋還是徐達,都是當世名將,絕不可能犯朱祁鎮(zhèn)那種愚蠢至極的錯誤。 這次御駕親征,調(diào)兵六十萬,對外號稱百萬大軍,自然也需要海量的人力財力支持,從全國各地征集的這批兵勇,或許不用上陣殺敵,但必須要承擔輸送糧草等必要的雜役。 這本就是打大仗應(yīng)有的籌備,而義務(wù)兵役制度,也是寫進大明律的,凡大明子民,必須無條件遵從。 太奇怪了! 秦楓印象里,朱元璋并不是喜歡窮兵黷武的君王,尤其是到了后期,他知道自己殺伐太甚,鋒芒過于凌厲,便將懷柔的期望放在太子朱標身上,希望他能以文治天下,讓新建的大明王朝得以休養(yǎng)生息…… 作為整個華夏最有戰(zhàn)略眼光的幾位偉大帝王之一,朱元璋似乎不應(yīng)該本末倒置,在這個時候再大舉對北元用兵,不論是人力還是財力,都是極大的損耗。 事實上,如果朱棣不是憑借鄭和下西洋搞到了不少錢,照那個打法,大明只怕衰敗得更快一些。 一般來說,以洪武元年制定的衛(wèi)所制,已經(jīng)能夠滿足戰(zhàn)事需要。 可是這次御駕親征的規(guī)模太大,這才需要從民間募兵,用作補充。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讓朱元璋不顧一切,甚至不惜動用民力,竟然動員了大軍六十萬,這是要把北方徹底踏平么?難道也要來一個飲馬萊茵河畔? 北元現(xiàn)在的殘存力量,不就那么大貓小貓三兩只,除了王保保之外,其他幾乎不堪一擊,王保保雖然能算得上是一代名將,卻也不可能逆轉(zhuǎn)大勢。 想不通。 盡管心中萬分不解,但秦楓作為淳化縣知縣,募兵是他職責所在,不能打折扣。 唉! 好端端的,誰愿意上戰(zhàn)場打仗呢,募兵這個活可太不好干了。 然而令秦楓萬萬沒想到的是,募兵的事情,竟然進行得極其順利! 完全沒有想象中的“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犬不得寧焉”…… 很快,淳化縣規(guī)定的人數(shù),就已經(jīng)湊齊。 雖然家中父母也萬分不舍,在送別的人群中抹著眼淚,但秦楓卻聽到了令他穿越后最為震撼的話。 “小五子啊……你去吧!去好好打仗,殺敵立功!” “家里不用操心,秦大人教了這么好的法子,莊稼眼瞅著就要收割了,今年是最好的年景!” “能有秦大人這樣的好官,咱們老百姓的日子,就有了盼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