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是那個已經被貶斥的禮部尚書錢用壬,為了討好君上,給燕王一脈,寫下的家譜排行。 可是…… 誰能想到,本該去戍邊守國的燕王,卻發動了靖難之役,從此取代了“懿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讓我大明后世的皇帝,都出自燕王一支。 由! 也就是,第十代。 朱元璋悠悠一嘆。 兩百七十六年,十代……也就是說……后世這些皇帝的在位時間,平均來說,不能算長。 若是有五六十年的,說不定……就得有不到十年的。 頻繁換帝,對國家不是好事,政局不穩,民間也難安定。 朱元璋思緒有些亂,忽然又想到,之前心聲中提過,有個萬歷皇帝,三十多年不上朝……那么就算換帝不頻繁,也未必是好。 總之,太亂了! 從情感上來說,朱元璋應該是對這個丟了祖宗江山的朱由檢,恨之入骨。 但不知怎地,聽到他殺妻殺女,朱元璋的憤怒,漸漸化作嘆息和憐憫。 倘若是朕,面對那樣的危局,該當如何? 朱元璋忽然升起一個奇怪的問題。 殺妻,殺女? 哼! 朱元璋身上陡然泛起凜冽的氣機。 怎么可能! 三十三歲,正是男兒建功立業的大好年華呢! 三十三歲那年,也就是……唔,至正二十一年。 朕當時被封為吳國公,雖然有了十萬兵力,但占據的地盤很少,甚至可以說是四面受敵。 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彼此間的忌憚和敵視,已經不加掩飾。 但是最終,朕一一戰勝了他們! 所以,倘若是朕,大不了就從頭再來,朕能打下一次大明江山,就能再重塑一個泱泱大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