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堂堂戶部尚書,總不能還不如一個縣令吧? 可惜! 越研究那灌溉新法,越覺得其中蘊含的智慧如海,竟然每一條都仿佛經過了千錘百煉,根本難以再更進一步。 好在眾人拾柴火焰高,來自全國各地的莊稼把式,憑借豐富的經驗,最終研究出了用種植紅萍的方式雍田,以綠肥來增產的主意。 楊思義選擇了應天府的句容縣,作為試驗田,現在也快到了見分曉的時候。 根據目前句容縣那邊傳過來的消息,應該說情況非常樂觀,句容縣今年的糧食畝產量超過灌溉新法最初發源地淳化縣,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就證明了,紅萍雍田的方式,大可以在全國推廣! 屆時,原本就連年豐收的糧食,又將向前邁進一步! 倘若不是大明朝,哪有這樣的好年景? “啟稟陛下!”心中暗喜的楊思義,拱手奏道:“微臣已經在去年就召集人手,商討糧食增產的辦法,并且在句容縣試驗。托陛下洪福,目前句容縣的稻谷長勢良好,增產的辦法已經初見成效。若是試驗無誤,推行全國,至少能讓我大明的糧食產量,再增加兩到三成!” “好!” 朱元璋聞言大喜,看這頭發花白的楊老尚書,頓時十分順眼。 這才是國家的股肱之臣啊! 早早就把事情做在前面,為國分憂,為君分憂,若是大明多一些這樣的臣子,何愁不能跳出那個什么該死的王朝周期律? “楊愛卿,辛苦了!”朱元璋龍顏大悅,毫不吝惜贊賞之辭,居然伸手拍了拍桌上的一份奏折,微笑道:“右相李善長,以年紀老邁,請求辭官的奏折,就在這里。楊愛卿近年來為了攤役入畝之事,日夜操勞,朕都看在眼里,愛卿好好勉勵。” “啊!”楊思義心中振奮,連忙說道:“這都是陛下洪福齊天,我大明天命所歸,老臣只不過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怎敢居功?” 挨了結結實實一通夸獎之后,楊老尚書差點飄了,走路都帶著風。 還沒回到家呢,就一疊聲地催促手下人,立刻去往句容縣一行。 既然陛下都已經關注到了,那么句容縣的試驗田,不容任何差池。 倘若今年真的能夠勝過淳化,那自然是最好的證明。 堂堂大明六部主官,總不能讓一個縣令專美于前。 很快,句容縣縣令馬兆科,也得到了這個消息。 “請大人放心!”馬兆科微微躬身,頓時讓屁股上的傷口又有些撐裂,疼得他只想齜牙咧嘴,卻不敢在來人面前表露出來,只得強忍著說道:“下官必定竭盡所能,不讓尚書大人失望!” 送走使者之后,馬兆科忍著臀傷,親自去水田里查看情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