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風笑了,嘴角微微翹起,隨后便又裝作一臉平靜的看向了下面的文武百官。 今日所論之事乃是他昨夜認真想了一夜而決定的! 如今他雖然自封為太子,可終究是根基薄弱。于文治沒有匡扶社稷之良才,于武功沒有能征善戰(zhàn)之將帥! 在這種情況下,他若想坐穩(wěn)太子之位著實太難,畢竟他父皇如今可還活著,而三皇子他也不能說殺就殺! 自身沒有班底,卻又想開創(chuàng)一番偉業(yè),縱使他整日殫精竭慮最終怕也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甚至于,倘若他父皇回朝,別說是太子之位,連他的性命或許都未必能保得住。 可若是他有了自已的班底,且趁著這個時侯徹底掌握軍政大權(quán),如此萬眾歸心下縱使是他父皇到時侯怕也得順著他! 然而組建自已的班底又何其難也! 二皇子,三皇子乃至五皇子,他們可都是在其外公和舅舅的幫助下,歷經(jīng)了十數(shù)年這才拉攏了一些人有了自已的根基,而反觀他此前卻是一空二白! 如今,能站在朝堂上的人大多都有著自已的根底和背景!二皇子就不說了,這一年下來他身后的那些人差不多都被葉千塵給殺了個干凈,然而三皇子和五皇子他們卻依舊是根基深厚。 哪怕如今榮國公府有了倒戈反叛之心,而三皇子又被他軟禁,可這兩人只要不死,那么此前支持他們的人輕易就不可能轉(zhuǎn)頭效忠于他! 雖然他也可以像昨夜那般,屈尊拉攏禮賢下士,然而終究是太慢了,而且所要付出的精力和代價也太大,遠沒有今日這樣來的更快更有效! 勛貴之家,所求的無非就是權(quán)勢和富貴的傳承! 于權(quán)勢,大秦二十多年前開疆拓土橫掃四方,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那個時代掙下了很大的戰(zhàn)功,并為自已謀得了不低的官爵。哪怕是自火邪嶺之后,他父皇有意重文抑武,他們這些勛貴也都能躺著盡享榮華富貴。 然而唯獨這份富貴如今卻是不好一代代傳承下去! 因為大秦的爵位只要不是世襲罔替的都是逐代降襲,而官位更是起伏無常人死之后徹底清空! 尤其在火邪嶺之后,武德帝崇文抑武,重視科舉取仕,這就徹底斷了他們這些勛貴之家世襲權(quán)勢富貴的道路。 火邪嶺之前,他們這些人還能借著自已的權(quán)勢和影響力為自已的兒孫子侄鋪路,可火邪嶺之后他們的兒孫無論成不成器都只能去走文舉或武舉的路子。 文舉就并不說了,家學淵源以及嬌生慣養(yǎng)下,族中子弟壓根就沒幾個當真能靜下心來好好的讀書。而再有文官的針對和打壓,他們那些敗家兒孫金榜題名的概率簡直就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更重要的是,對于這等打壓武德帝好像也樂見其成的默認! 而至于武舉,這對他們那些敗家兒孫倒也輕而易舉,然而問題卻是承平年代,他們的兒孫就算拿到了武舉功名卻也無法一飛沖天! 好一點的無非就是在禁軍之中領(lǐng)一個游擊將軍的官銜,而差一點的就只能混個校尉或者是個大頭兵! 而之后……除非他們當老子的是一品大員或者是部衙堂倌,否則壓根就沒有什么加官進爵可言! 因為文官晉升需要考量政績,而武將晉爵則只靠軍功! 然而軍功……近二十多年的承平,又有武德帝的刻意防備和打壓,想要掙得一個響當當?shù)能姽δ呐率且冉鸢耦}名還難! 除非他們中誰的舅舅或姑父是那四境軍侯之一! 襲爵無功晉官無門,這就導致這二十年間,他們這些勛貴的身份地位越來越低,雖看似富貴,然而實則手中卻根本就沒有太大的權(quán)力! 哪怕是有些人能幸運的撈到一個四品州將的官職!因為州將軍受制于刺史,而刺史歷來又是文官擔任! 一夜的沉思,秦風正是精準的抓住了這一點,所以才有了今日之舉。 令各大勛貴之家直接越過科舉舉薦自家的子侄入仕讓官,雖從長遠來看避大于利,可著眼于當下卻無異于一劑藥到病除的良方。 其一是當即就能解決朝廷如今無人可用的困境;其次便是能夠讓這些勛貴爭先恐后的自愿投靠效忠! 這一年,朝野上下經(jīng)過幾次清洗,那當真是人才凋敝!而偏偏勛貴之家的子弟,雖比不得寒門士子飽讀詩書,可在父輩的影響下,他們卻是自打出生起就如通于混跡官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