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不思進???-《無敵小侯爺》
第(2/3)頁
他不認為自己能忍住,現在還心平氣和問他話。
高臺上,大靖文武百官,一個個臉色也是驚恐不已。
心想,葉玄這小子他娘的是真的什么都敢說。
方才那番話不是等于在說陛下和大靖歷代先皇的不是嗎?
“回陛下,具體當如何改革,臣暫時還沒想好?!?
“沒想好?沒想好便敢在此大放厥詞?你是真覺得朕不敢責罰你是不是?”
“陛下,臣從未有這番心思。“
葉玄當即再次躬身,“臣雖沒想好如何改革,但總是還發現了一些問題的,而且這些問題,并非僅僅在朝堂,也在民間,更在萬千我大靖讀書人!”
“哦,你且說來聽聽?!?
永盛帝的臉色終于好看了一些。
其他一眾文武百官也是大松了一口氣。
如今誰都清楚葉玄這小子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可謂是寵信至極。
但寵信歸寵信,可若是葉玄恃寵而驕,有些找不著北,那便有極大的可能失寵。
今日這番情形,若葉玄這小子嘴巴不把門,直接將大靖文壇兩百余年弱于南晉的罪責歸咎在歷代先皇身上。
那他便離失寵不遠了。
搞不好,還會被直接定罪。
因此,在葉玄說了先前那一番話之時。
不光是文武百官替他捏了一把汗。
連臺下觀戰的蕭凝冰與趙凝雪也是捏了一把汗。
好在,葉玄最終沒有再繼續犯蠢下去。
臺上,葉玄昂然而立,似乎毫無察覺先前的舉動,有將自己推向萬丈深淵的意思。
他先是看了看永盛帝,目色從容且平靜,稍稍沉吟,繼而開口道:“我大靖文壇沉疴積蓄已久,以至于我大靖雖身為九州天下第一大國,卻在歷次文會對決之中,不論官方亦或者民間始終處于下風,原因有三!其一,因我大靖乃是在大梁廢墟之上建立而起,且當年大梁遺族將大部各家精義文獻盡數帶去南方,致使我大靖立國之后,除少部分精義和文獻因在民間流傳,而未曾斷絕之外,其中有五成儒家經典和精義未能補全,這直接導致我大靖學子在立國之初,雖有心進取,卻無圣人、大儒經典著作為指引,一步落下步步落下。”
“其二,因我大靖主要的儒家經典與文獻大多遺失,歷代先皇為盡快提升我大靖實力,有些急功近利的采取了實用主義的策略,也便是招賢納士,科舉取士之時,更多的采納能寫就治國方略之能人,以至于我大靖學長為求科舉,為能晉升仕途,原本研究儒家精義,詩詞歌賦寫作的一些學子不得不轉而鉆研治國之法,施政方略之上?!?
“如此情況之下,兩百余年,我大靖在詩詞之上,在歌賦之上,創作能力越來越弱?!?
他這般一說。
起初在聽到葉玄在指責歷代先皇做法眉頭稍稍皺起的永盛帝隨之又舒緩了下來。
因為葉玄說的的確沒錯。
當年高祖立國,本就是帶著一大堆農民兄弟起義,進而南征北討,平定中原而立國。
而后為了不被他國所貶低,指摘,也為了讓大靖盡快恢復到正常的運行軌道之上。
高祖一開始便選賢任能之時便首先選的是能夠進行治國的人才,至于那些平日里只會吟詩作賦的一些才子,卻是被其排出在外了。
這原因,也與當初一些跟隨著說這些只會吟詩作賦的文人,非但對國家無益,反倒是會浪費國力有關。
而為了依循祖宗之法,后面的歷代大靖皇帝幾乎將高祖當年的策略完全繼承了以來。
以至于到最后,大靖的讀書人,一味的追求能夠幫助自己科舉晉升的一些方略,精義。
而對于其他方面卻是大大的忽略。
等到后面發現問題,卻是已經積重難返。
這些年,便是自己也曾經想要改變這種格局,卻也是效果甚微。
再加上南晉方面從中作祟。
以至于大批大靖的學子被南晉吸引了過去。
而大靖南地也在南晉的一次次的文化滲透之后,漸漸有些與大靖北地離心離德的趨勢。
所以,今日,葉玄所言的這些,也算是說的實話。
不光是永盛帝。
其實,在座的大靖朝臣,也大多清楚這些。
只不過誰也沒有葉玄這般受寵,更不敢在這種場合將真話說出來。
畢竟,不說,什么事都沒有。
說了,自己的烏紗帽卻未必得保。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明哲保身。
直接導致便是太傅鄭千秋,在此事上也是三緘其口,不言不語。
“那其三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青河县|
泰和县|
上高县|
兴隆县|
盐源县|
卢湾区|
连南|
高尔夫|
武功县|
资源县|
含山县|
玛纳斯县|
尉犁县|
赞皇县|
双流县|
蒙阴县|
澄城县|
高密市|
隆子县|
浦城县|
甘孜|
池州市|
大邑县|
沙田区|
卢湾区|
乌拉特后旗|
理塘县|
曲周县|
桃江县|
凤冈县|
黎平县|
邵东县|
东兴市|
绥棱县|
乌拉特前旗|
通州区|
汉中市|
青州市|
武清区|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