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眾卿明白了禎和帝的意思。
禎和十九年北伐的最終敗北,深究緣故,便在于大宛背棄承諾,反撲了大靖,致使禎和帝所率領的主力軍,未能等到東路軍的會合,夾擊失敗。
那場戰事引燃了重重內憂外患,乃是禎和帝畢生的恥辱。盡管這些年因赤突伏于旁側,加上邊陲大小國家與部族時常生亂,為穩定大局,禎和帝并未對大宛采取報復,但卻始終牢記著對方的背信棄義。
今時不同往日,赤突分裂,東赤突已經主動對大靖稱臣示好。大宛毗鄰東赤突,當下大靖若有意報復,大宛必承受不住天子之怒,不堪一擊。
永國公站出來道:“陛下圣明,但小小國度,不值得興師動眾,只需以精兵良將稍加敲打,逼其來朝謝罪。”
禎和帝點頭:“依眾卿看,派誰合適?”
立刻就有人道:“回陛下,敲山震虎,當以威武者為之,論戰功顯赫、名震四海,非定王殿下莫屬。”
有幾個人站出來:“臣附議!”
衛晏洵回頭把那幾張面孔記在心里,轉頭言辭懇切道:“父皇,國有重任,兒臣義不容辭,大宛,是一定要給他們教訓的。但雨季將至,每年這個時候,黃河多犯水災,民生多艱。天災無法預料,卻不可不防,不如等雨季過了,再開國庫撥軍餉,以免誤了百姓生計。”
姬懷謹也道:“陛下,臣以為,定王說得有理,不妨暫且按下,待過了雨季,視情況而定。”
贊同定王的朝臣超過了半數,禎和帝亦肯定了定王的想法,準允了。
散朝以后,姬殊白找上衛晏洵。
“定王為何指派言官攻訐淺靈?”
衛晏洵負著手,對他道:“淺靈頑固不化,你若真為她好,剛剛就不該為她說話,她受一時之辱,總比深陷其中沒了性命要好。一次牢獄之災她都不長教訓,再來一次,只怕她連命都沒有了。”
“她身在局中,肩上扛著多人性命,怎可能獨善其身?定王說是為她好,可卻不曾跟她明說你的種種打算。”
“這是男人的事,跟她說這些做什么。”衛晏洵道,“本王只要她平平安安待在家中,其余的,本王自會雙手奉上。”
姬殊白本欲勸服衛晏洵服軟,好讓他與淺靈二人跟定王的勢力聯結,但聽他這么說,便歇了心思。
倒是定王打量了他幾眼,意有所指道:“你平素在朝上少言多做,為何今日句句替淺靈說話?”
姬殊白聳了聳肩,面帶微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