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蠟炬成灰…相見時難別亦難……楚少將軍為國奔赴北疆而去,才到到半路,便送信來: 吾妻微微,見字如面,近日安否? 吾已給母親書信一封,言明當(dāng)日是汝救吾性命,母親知曉,定會明了。 此去北疆,君奕因汝有所感悟,保家衛(wèi)國,使得國家安定,方可使天下有情人如你我二人,終成眷屬,可共赴白頭。 …… 謝知仍未醒來,看到這一封字跡熟悉的信,才忽然頭腦清明幾分。 楚景,早就告訴過楚老夫人,謝知微是他的救命恩人? 可楚老夫人的模樣,怎像是絲毫不知? 可惜無人能給她解答,她只能像從前一樣,在謝知微世界的一角旁觀,看她在楚府因不善言辭和誤解又漸漸寡言少語,只自己沉浸在書海之中,日日閉門不出。 不過除了顧晚棠和楚香綾之外,其余人的厭惡倒是不甚明顯,只是冷淡了些,她在這里也并未受到物質(zhì)上的苛刻,反倒是林氏念她娘家無情,不會私下補(bǔ)貼她,私下里分份例,還會多給她分些。 楚景留下的不止錢,還有地契鋪?zhàn)樱胰擞植辉趺磥韺に粋€人日子過得倒也滋潤。 謝家人果真上門過幾回,但回回除了些蠅頭小利,根本撈不到真正的好處,譬如人脈和權(quán)勢,時間久了,他們又想來咒罵謝知微,可幾乎每次他們連人都見不到。 謝知微本想把貓兒接進(jìn)府中,聽聞府中五嫂怕貓狗,便只好作了罷。 大多數(shù)時候,她的院落空寂安靜,連下人們也覺得她喜靜,不怎么攪擾。 其實(shí)她獨(dú)自一人,卻不寂寥,無人攪擾,便自有一方怡然天地。 但每每北疆來信,院中下人們也知大少奶奶心情好,會叫小廚房多做些飯菜點(diǎn)心,給下人分食,偶爾還能得些賞錢。 這日她看了信,放下信卻就叫人去找針線來。 “大少奶奶不是不喜針線活?”丫鬟與她相處久了,也熟知她的習(xí)慣,于是腦袋瓜一轉(zhuǎn),打趣道,“是不是要給將軍繡?” 謝知微應(yīng)了一聲。 謝知只見那信上道: 吾妻微微,見字如面,此一戰(zhàn)大捷,吾擒敵千人,再立戰(zhàn)功,可恨那北疆賊人,損毀卿卿贈吾香囊,幸而五弟幫忙縫補(bǔ),奈何針線功夫有限,堪可佩戴,有礙觀瞻。 來日再見,微微可怪吾? 可恨北疆蠻人! …… 謝知瞧到這封信時,幾乎都能想象得出楚景寫信時的語氣了,怕真是氣得狠了,罵了兩遍北疆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