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九十八章救災之策 “因此,給我多少勞動力,我就能安排多少他們干多少活。如果有十萬,那么我就可以建造基礎設施。 比如修橋鋪路,挖河道,建造堤壩,還有建造房子等等。 如果只有五千人,那么就發展各種作坊,將勞動力安排到里面。 扶蘇,按照我的辦法,你的生意做出去后,你會發現,你的作坊太小了,需要擴張,那時,你會發現人口怎么那么少。” “還有在你們的朝代,九成的人都是農民,一旦他們的地方受災,種不了地,他們就會變成難民,然后流落街頭,成為朝廷的負擔。 但是,朝廷要是有能力隨時接收這群難民,那么他們不但不會成為朝廷的負擔,還能為朝廷帶來足夠的利益。” 江晨侃侃而談,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露出了震驚與興奮之色。 “仙人,你有救災之策?”朱元璋說道。 大明可以說是多災的朝代,所以朝廷的糧食也經常不夠用。 “很簡單,以工代賑,另外不要想著給災民們吃什么白米飯等細糧。 給他們吃難吃的麥麩,這東西用來喂牲口的,但是人也能吃。” “仙人,你為何要這么做,如此虐待百姓,難道就不怕百姓們起兵謀反嗎?”朱元璋沉聲道。 面對朱元璋的質問,江晨只是微微一笑,道:“老朱,我知道你是對百姓最好的一個皇帝。 但是你有時候想法太復雜了,所以很多時候都做過頭了。 你說得對,應該給災民吃好的,可是前提是朝廷有糧食,而你要保證來吃朝廷接濟的糧食的人,全都是災民。” “什么意思?災民還有假的不成?”朱元璋說道。 “那是當然。”江晨說道,“諸位,不管是不是災民,普通百姓家中也是沒有多少余糧的。 既然朝廷免費發放賑災糧食,他們豈有放棄的理由。 這歸根結底就是朝廷的稅收,還有糧食的產量所迫。 真正的災民和普通百姓正常情況是分辨不出來的,只有給他們吃麥麩,才能分別出來。 因為,真正的災民他們肚子餓,而且非常餓。 別人我不知道,老朱,你應該深有體會。餓肚子的人是什么都吃的。 草根,樹皮,甚至是觀音土,只要毒不死,他們都愿意吃。” 朱元璋點了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