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誰?” “前鎮國大將軍,岳樓飛。”衛晏洵一頓,忽戲言道,“巧了,跟你還是本家。” 淺靈并非兩耳不聞天下事,何況岳樓飛是整個大靖都赫赫有名的人物。 “聽說岳大將軍在大宛國內殉國了,尸骨也沒帶回來。” “是這樣。” 衛晏洵語調輕緩地給她講著故事: “岳大將軍是慶熙、禎和兩朝老臣,慶熙年間外戚溫氏、薛氏專權,加上宦黨干政,慶熙皇帝空有國君之名,卻是朝堂傀儡,對政令國策無任何左右之力。彼時滿朝文武,凡實權要職之位,幾乎皆為官勛之后、兩黨羽翼,獨岳樓飛例外。” “岳樓飛是齊州章丘人,布衣平民之身,早年喪父,他由寡母撫養長大。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岳母學字。因為家貧無法供子讀書,岳母便織布易書,自己學過之后再教給兒子書文道理。后來,岳樓飛被一將軍相中,進了武功堂讀書習武,嶄露頭角,被選入軍營,一戰成名。” “他屢立戰功之后,被三黨看見了,他們都欲將岳樓飛拉到自己麾下,而岳樓飛一心忠君做純臣,因此受到了朋黨夾擊。” 岳樓飛是難得的軍事奇才,武中將神,可惜生不逢時,陷在了烏煙瘴氣的時代里,軍功卓絕卻不能受封爵位,反而三提三降,幾度已將近要把赤突打到無還手之力了,卻被斷了糧草,連發令牌召回,以致屢屢留給赤突卷土重來的機會。 禎和帝曾言,岳樓飛若能晚出生二十年,大靖可能十幾年前就徹底將赤突降服了。 “三黨既拉攏岳樓飛,又打壓岳樓飛,一來是為了給本黨增添籌碼,二來也怕他真正立下不世之功后,大權會回歸慶熙皇帝手中,因此他們無所不用其極,陰私下作手段幾乎用了盡。” “岳樓飛不欲有軟肋牽絆自己,終生不敢娶妻生子,只收養了一個義子以繼承衣缽,這個義子,便是洛護軍洛重河。” 岳樓飛希望為大靖、為失權的皇帝培養擔得起事的武將,以繼他之后,卻不曾想,年輕氣盛的義子,為配不上自己戰功的官品與待遇而憤懣不平,最終違背父訓,選擇投靠了薛黨。 慘遭背叛的岳樓飛大抵是對朝堂徹底失望了,最終在禎和十年,他五十一歲這一年,選擇辭官歸隱,沒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淺靈聽完,想了一想,問道:“洛護軍既投靠了薛黨,為何沒被清算?” 衛晏洵道:“看來你聽說過庚子之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