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手術很快就開始了。 團隊各司其職。 趙原站在主刀位置。 手術刀宛如蝴蝶般,在病人的身上劃過優(yōu)美的弧度。 精準的分離,極少的失血,論技巧,華國的醫(yī)生總能給人驚艷之感。 國際公認,黃種人非常適合外科醫(yī)生這分職業(yè),島國及棒國的外科醫(yī)生水平都不差。 論肌肉強度和耐力,黑種人更為突出。 論精細活,黃種人似乎更為占優(yōu)。 站在阿米爾身后的兩名白人醫(yī)生在低聲交流。 “切口弧線開得很小,難道不怕空間不夠嗎?” “或許是經驗不足。如果是我的話,至少要多開5毫米,不,可能要9毫米。” 別看切口的大小差距是厘米級,但事實上考驗醫(yī)生的功底。 切口越小,對患者的損傷越輕,但對術者的考驗越大。 操作空間,手術視野都會因為小切口有影響,延緩手術的速度。 伴隨著手術深入,眾人終于意識到,切口是趙原故意弄得這么小。 “好奇怪啊!這個年輕醫(yī)生的速度明明不快,為什么好像進展卻很快?” 阿米爾凹陷的眼窩,露出一絲深邃之色,“那是因為他的動作很合理,沒有多余的動作!” 這是一個操作特別干凈的主刀。 幾乎所有的外科醫(yī)生都是會有多余的操作,就像是在寫漢字的時候,為了凸顯風格,在筆畫上加入一些線條或者弧度。 但,趙原沒有這些壞習慣。 他的每個動作都不拖泥帶水,因此也可以減少意外發(fā)生。 阿米爾的目光落在吸引器內,手術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吸引器吸入的液體絕對不超過50毫升,術野也很清晰! 這可是主動脈夾層手術啊。 觀摩區(qū)陸續(xù)有人走進來。 島國的團隊做完手術后,原本打算來五號手術室看阿米爾的手術,沒想到阿米爾已經做完手術,華國的團隊正在里面做第二臺。 他們雖然沒什么興趣觀看這臺手術,但還是停留了片刻。 等他們發(fā)現(xiàn)手術臺上主刀位置不是喬園春,心中充滿了震驚。 “咦?喬園春竟然在給一個年輕人當助手。那個年輕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叫趙原,據(jù)說今年成功做過兩臺肺動脈夾層手術。” “肺動脈夾層手術,還是兩臺?是在開玩笑嗎?” 島國醫(yī)生的語氣中充滿了不屑。 倒不是瞧不起華國,準確來說,他們的眼中只有德國和漂亮國這些醫(yī)療大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