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即使再好的外科醫生,也沒辦法百分之百解決肺移植之后的負面作用。 母親是活下來了,但她每天都要面對術后的不適感。 而且,肺移植的五年存活率并不高。 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嘗試。 趙原選擇的方法比較溫和。 他在第二次做肺動脈夾層手術的時候,其實就開始考慮,既然心臟主動脈夾層手術可以用介入法治療,那么肺動脈夾層同樣也可以用介入法治療。 之所以如今沒有相關文獻記載,是因為大部分肺動脈夾層患者都沒有等到那個時候,而且胸心外科醫生缺乏對該類疾病的了解,所以不知道介入法治療是否適用。 縱觀如今的外科發展歷史,手術的進程都是從大到小,從粗獷到精細。 開胸或者開腹等大切口手術隨著技術的發展,醫生對臟器解剖結構的熟悉,演變成腔鏡手術、介入手術等微創手術。 趙原對肺動脈夾層的了解,絕對是當今世界第一人。 因為他做過兩次手術,每一次都很兇險,但每一次都成功了。 這一次的手術,他不打算用開胸的方式進行。 首先,患者的年齡很大,開胸對她的損傷是致命的,即使手術成功,但造成的損傷,使得她五年存活率很低。 其次,他也想逼自己一下。 看是否能將該類疾病的手術治療,朝前面推進一步。 新技術是要有人創造出來的。 趙原這次不想當一個搬運工,而是想嘗試做一個創造者。 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 畢竟患者的身份特殊。 若是下不了手術臺,輕則,自己在這行的名氣徹底臭了。 重則,自己直接跟她一起去另外一個世界。 這絕對不是杞人憂天。 別看門特伯爵對自己特別客氣,那是求著自己辦事。 如果自己不是救命恩人,而是弒母仇人,對面絕對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回不了國。 其實趙原想要全身而退,最好的辦法就是說,這病由克利夫蘭團隊來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