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去年開始,受到國家針對醫療下棋的影響,知名的外科大拿幾乎拒絕私下飛刀。 這讓很多醫院急得跺腳,尤其是醫療資源相對比較匱乏的省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資源朝優勢省份外流。 飛刀有利有弊。 醫生對待飛刀手術尤為謹慎,從頭到尾都是親力親為,甚至最后的縫合都是自己來,因為這種手術一旦失敗,在行內就沒有立錐之地。 名家飛刀對當地醫院有提升,高難度的手術可以讓當地醫生上手術臺觀摩。 雖然不會讓你上手操作,也不會手把手教你。 但,見慣了豬跑,對于如何抓豬,或多或少有點心得。 趙原在醫療圈是個異類。 倒不是他年齡不大,而是他從來不在私下接手術。 所以很多病人想要找趙原做手術,必須得排隊。 所以當趙原要召開個人手術巡診的消息傳開,很多人聞風而動。 病人想辦法找到趙原前往的巡診醫院,買通不了趙原,難道還買通不了那些醫院? 趙原知道會有關系戶,但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 但趙原有明確要求,關系戶的疾病倘若沒有典型性,他會選擇拒絕。 只是趙原沒想到新省這邊直接給自己下了個難題。 在來之前的路上,趙原還在琢磨手術該怎么做,如何能做得好。 通過會診會議的推演,趙原逐漸找到了正確的感覺。 趙原不僅是在分享自己的感悟,更是通過這種場合刺激自己的大腦,找到更為恰當的方案。 …… 病房內,患者的旁邊站著不少人。 馬哈茂德是迪國的酋長,家族旗下有諸多投資,其中包括一家醫院。 這所醫院與島國的京都醫院有密切合作,每年由京都醫院安排醫生,前往迪國醫院,提供醫療服務。 得知患者在華國做手術,京都醫院立即坐不住了。 這不是打臉嗎? 所以京都醫院直接派出了一個精銳團隊,來醫院做思想工作,試圖說服患者改變決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