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芥子長生》
第(2/3)頁
司馬遷應(yīng)該容易得到行刺詳情,為什么沒有大書特書?只一個可能,這舉動雖然意義重大,過程卻并不驚心動魄,而且很難造成嚴重后果,同之前秦始皇死里逃生不可同日而語。在《秦始皇本紀》中,對此只寥寥數(shù)語帶過:二十九年,始皇東游。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也就是說,被騷擾了一下,沒什么大不了的。
結(jié)合上下文以及古文的簡潔習(xí)慣,我判斷客只有一人,即滄海力士。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要掉腦袋的,亂哄哄一堆人很容易泄密。原先我猜是否使用了投石車,也可以基本排除。因為投石車目標太大,易被發(fā)現(xiàn),只兩個人不好操縱。
但張良懷一腔悲憤,豁出性命不要,僅僅只為騷擾一下嗎?朝皇帝吐口水只怕都會誅九族,何況你發(fā)射一枚土制的“飛毛腿”導(dǎo)彈!他一定是經(jīng)過了詳細的計劃和演練,覺得有可能成功才這樣做。
我一直想知道,鐵椎擊中了副車的側(cè)面還是頂部?兩千多年前的博浪沙,難道也是一馬平川嗎?
博浪沙,顧名思義,意味著大風(fēng)沙。若說刺客混雜在歡迎的人群中,平地飛起一椎,然后借風(fēng)沙而遁,可能性有多大呢?
皇帝出行,先派人勘察道路,排除險情。在行進中,“導(dǎo)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執(zhí)角弓,違者射之,乘高窺瞰者亦射之。”秦始皇車駕的前后左右,都被屬車(副車)環(huán)衛(wèi);車隊周圍,布滿了車、步、騎等武裝警衛(wèi)。
平地飛起一椎,繞過車警、騎警、步警,可以利用空隙而發(fā)。但要繞過副車,就不那么容易了。
鐵椎也即鐵錘,《史記》中錄有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令朱亥用40斤鐵椎擊殺晉鄙,奪取軍權(quán)的故事。但滄海力士所用鐵椎非比非常,重達一百二十斤。秦漢時一斤基本上為250克,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半斤。一百二十斤,相當于現(xiàn)在的30公斤,也就是六十斤。六十斤重的大鐵椎,應(yīng)該是非常可信的。輕點殺傷力有限,再重點的話未必就掄得動了。一罐充滿的液化氣鋼瓶也就五、六十斤,大家不妨掄掄看,我估計頂多能把它扔出2、3米。
但滄海同學(xué)非比常人,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錐他到底能丟出多遠?
鐵錐在空中的飛行軌跡是一條拋物線,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飛行距離只與初速度及初始角度有關(guān),即S= 2VVsinAcosA/g,可以算出同水平面的夾角A等于45度時能達到最遠飛行距離。而物體由靜止達到一定初速度,只與作用在其上的“功”有關(guān),由動能公式E=1/2mVV進行換算,可知S=4EsinAcosA/mg,即在達到相同動能的情況下,鐵錐的飛行距離和其質(zhì)量是呈反比的關(guān)系。
現(xiàn)代運動中有兩項和“飛椎”非常相似,那便是擲鏈球和擲鉛球。
鏈球的英語詞意即鐵錘,起源于中世紀,蘇格蘭礦工在勞動之余用帶木柄的鐵錘擲遠,后逐漸在英國流行。這完全就是“飛椎”嘛!后來為了便于投擲,將木柄改為鋼鏈。最初采用原地投,逐漸改進為旋轉(zhuǎn)投。男子鏈球重7.26公斤,現(xiàn)在的世界記錄是86.74米。
滄海同學(xué)天賦異稟,是個大力士,假設(shè)他達到了世界頂級高手的水準,由飛行距離和物體質(zhì)量呈反比的關(guān)系,我們計算出六十斤的鏈球應(yīng)該可以投出86.74/30*7.26=21米(實際上要差點,因為要使物體達到相同的動能和勢能,隨著重量增加,肢體運動的難度會加大),完全能以此刺殺秦始皇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英山县|
额济纳旗|
宣汉县|
修水县|
来凤县|
班玛县|
天峻县|
台北县|
布尔津县|
两当县|
西盟|
吴桥县|
上虞市|
稷山县|
阳高县|
鄢陵县|
盐津县|
兴海县|
积石山|
三原县|
师宗县|
满城县|
古交市|
汾西县|
凤阳县|
白朗县|
繁昌县|
通渭县|
南和县|
江油市|
延津县|
雷州市|
浦县|
抚松县|
上林县|
江华|
玉门市|
奈曼旗|
牙克石市|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