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世貞先端起一杯酒,斟酌了一下語言,說道: “元敬,官場之事,你也不要過于在意……其實還是有很多同僚在為你惋惜的。只可惜,當下這朝堂上的氣候,沒人敢替你說話。你且再等等,待尋到一個好的時機,為兄一定會試著再舉薦你……” 王世貞的話沒有完全說完。 卻見戚繼光抬起手,搖了搖頭,示意對方不要再說了。 淡淡一笑:“我已對官場之事看的淡了,幸好眼下太平盛世,四海安樂,并無大的戰事。我這種粗鄙武夫,在這朝堂之中,也無甚用武之地。” 輕啄一口酒,戚繼光繼續道: “此事實乃我大明之福。就讓我繼續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吧。” 王世貞嘆了口氣,把手中的酒一飲而盡,笑道: “罷了,罷了,是為兄的錯。今日咱們不說這些,只敘舊說文,說些風月雅事。” 說完,他給自己倒上了滿滿的一杯,并且從懷中掏出一本書。 “愚兄在南京兵部甚是閑逸,素來無事,便寫了本書。來,元敬,為兄拙作,你給品評一下?” 戚繼光微微一笑,饒有興致的接過這還帶著體溫的書本,隨手翻看了幾頁。 不過看了幾頁之后,戚繼光就有點說不出來話來了。 他神情復雜,有些犯愁,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評價老友寫的這本書。 這本書乃是小說。 這個也倒沒什么,至明朝萬歷年間,社會上的小說作品已經很多了。 雖然許多古板的讀書人仍舊認為這種藝術形式是閑書,無用之書。 可架不住群眾喜歡啊。 社會上愛看愛讀小說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 戚繼光本人只略讀過幾本小說,對于這種文體,算是既不反對,也不支持。 只不過,手里的這本小說跟他之前了解的還是差別不小。 不是基于以往的民間故事或者收集現成的話本編纂而成。 似乎是講的一個尋常大戶人家的故事。 而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