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對啊!她才是受害者,那剛剛趙香蘭說完去舉報找公安找婦聯的,她心虛個什么勁兒。
她娘的趙香蘭這個死賤人,果然不是好人,差點又被她帶溝里。
張小慧深刻反思起來,自己平時也沒多蠢啊。
在家里的時候,她是家里最不受寵的,又因為她肯吃苦,所以是家里最辛苦干活最多的一個。
后來她被家里人推出來下鄉,她也不怨恨。
畢竟,在城里也沒多好,一天到晚的餓肚子,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剩下的時間里還得幫著她媽糊紙盒賺錢,總之,她就像個小陀螺沒停下的時候。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豬差,她剛來村里時,瘦得跟棵豆芽菜似的。
她來的那個時間又是秋收,真的,那段時間活脫被扒了一層皮。
跟她一起來的其他知青,家里人都給寄來東西,其他人保證填飽肚子,只有她,家里什么都不給寄。
從那時起她就悟出個道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來下鄉她只能靠自己。
所以,她干活賺工分更加賣力了。
陸家村人基本是樸實的人,雖說對他們不親近,可也沒虧待。
等秋收完,她拿到分到手的糧食,第一次感受到吃飽飯的滋味。
從那以后她越發地努力,她是知青所拿工分最多的,分的糧食跟錢也是最多的。
雖然辛苦,可她自給自足,她是真挺滿足的。
村里人待她也越來越親近,畢竟農村人還是喜歡踏實肯干,又能吃苦耐勞的姑娘。
可不知道什么時候,村里人見到她開始躲避,還有好幾次看她透著仇恨的目光。
就是知青所里的人也都不愿意跟她相處,躲她就像躲瘟神一樣。
她又不是會甜言蜜語討好人的,想著,他們嫌棄她,她還不稀罕他們喜歡呢。
然后,關系越來越僵,甚至,都傳她仗著賺工分高目中無人。
也是那時候,趙香蘭站出來幫她說了好話,緩和了她跟知青所里人緊張的關系,她才把趙香蘭當成真正的朋友。
趙香蘭遇到麻煩或是困難,她也無條件地搭把手,像第一次縫制頭花,她就幫了兩天。
“嗡”的一聲,擋在她面前的一層白霧像擴散開,這會兒張小慧的腦瓜子像是突然開了竅。
沒準就是趙香蘭在背后搞鬼,不然村里人跟知青所里的人,怎么會短短時間對她變了態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