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9章 救援-《明末稱雄》


    第(1/3)頁

    虎頭關在縣東北七十里,形勢最險,兩山千仞,一澗沖激,西連墨斗、大城、黃土、木陵、陰山五關,連垣九十里,為麻城右臂。

    依據著大別山,北至河南光山縣二百里,東面就是南直隸的廬州府與安慶府。這個地方,處于豫楚皖三省交匯之地。

    從驛卒的話中,劉鈞終于知道虎頭關發生了什么事情。說起來,還是與張獻忠與羅汝才兩支流寇勢重新反叛做亂有關。五月初張獻忠在谷城復反,均州的羅汝才等流賊起兵響應,他們攻入均州。

    兩股流賊匯合之后,張獻忠便四下派人往各地聯絡各地的流賊兵馬,其中就特別派了心腹使者前往大別山的東面,也就是南直隸廬州府霍山、英山一帶。

    在這片山區中,正有一支流賊中極有名的隊伍盤踞在這一帶,就是流賊中極有名頭的革、左五營。

    革、左五營指的是流賊中的五支人馬,他們由老回回馬守應、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成五營組成,因此也叫回左五營。

    這五營首領都是流賊中元老級的人物,其中老回回馬守應早年曾是邊兵,后來成為潰敗逃兵,崇禎元年時率眾造反,一開始隸屬于闖王高迎祥,流竄于甘肅東部,眾至數萬。到崇禎四年的時候,竄入山西,編入了王自用的三十六營,成為僅次于王自用和高迎祥的重要首領。

    崇禎八年時,率部參加滎陽大會,此時成為十三家首領之一。之后后與綽號“革里眼”的賀一龍以及賀錦、劉希堯、藺養成合軍,又稱“回革五營”。

    在崇禎九年闖王高迎祥被孫傳庭俘殺之后,老回回所率領的五營人馬實力最強,特別是在流寇新一代重量級人物張獻忠以及李自成皆連兵敗,整個流賊造反活動陷入低潮的時候,五營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實力,甚至連張獻忠都曾兩度投靠老回回隸屬于其部下。

    五營在大別山東的英霍山區建立了根據地,成為此時極有影響力的一支。一直威脅著大明的中都鳳陽和南京。

    張獻忠、羅汝才等大批大寇紛紛兵敗受朝廷招安之時,回左五營依然強勢,官軍奈何不得。

    總的來說,在高迎祥被俘殺之后,活動在中原的各支農民軍經歷了一個分分合合的過程,最后形成了在湖北鄖員、襄陽附近的張獻忠和羅汝才集團,另一部份就是活動于南直隸、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地區的革左五營這兩大流匪集團。

    至于后來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在此時不論是實力還是聲望資歷都遠遠不如張獻忠、羅汝才和老回回、賀一龍等前輩大佬。

    因此當張獻忠復反于谷城后,他第一時間與就在谷城附近均州一帶的羅汝才匯合,然后向在大別山東面的革左五營發出聯絡信,邀請他們西進匯師。

    張獻忠等人都明白經歷十一年的低谷后,各地的農民軍都實力大降,這個時候他們雖不得不重新起兵,可實力過弱,如果不聯合起來,絕難對抗的了官軍即將到來的大圍剿。

    老回回接到張獻忠使者送到的親筆信后,決定響應。不過他沒有立即放棄自己經營的英霍根據地率部前往襄陽,而是先派了幾支外圍的小部隊,開始越過大別山,向大別山西面的蘄黃一線開路。

    虎頭關巡檢司本就把守著大別山上的重要關口,當老回回的一支部隊接近后,趙巡檢還以為只是一小股盜賊,限于職責,他率領巡檢司的弓手們前往追捕,結果卻不知他們一開始發現的只是人家的斥候前鋒而已,等他們追過去后,等待他們的卻已經是大股的賊人了。

    趙巡檢率部且戰且退,終究還是被圍住了。不過在圍住之前,他還是成功的派出了一名部下出去報信。

    “趙巡檢說前些天大破賊匪的九頭鳥劉隊頭眼下正在太平鄉,囑咐突圍后立即前來尋找劉隊頭,讓你出手救援。”

    那位趙巡檢頭腦很清醒,被數百名賊匪圍住后,知道自己撐不了多久。因此他讓部下突圍后先就近到附近不遠的張家村來找劉鈞,讓這位最近風頭正勁的剿匪干將來解圍。

    “請劉隊長一定要出手搭救,我還要往縣城去報信請援。”那驛卒說道。趙巡檢派出突圍的那個弓兵突圍的時候受了重傷,堅持著到了太平驛站,把消息帶到,讓他們幫忙去搬救兵。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陆河县| 安庆市| 崇文区| 灵川县| 根河市| 周宁县| 都江堰市| 永清县| 宣武区| 濉溪县| 德化县| 始兴县| 桓仁| 临泽县| 新疆| 庐江县| 永城市| 桦川县| 陆良县| 北安市| 桃园市| 涪陵区| 大丰市| 定兴县| 体育| 广元市| 敖汉旗| 栾川县| 黎城县| 昌宁县| 河北区| 海原县| 光泽县| 高唐县| 甘谷县| 新乡县| 泸州市| 新和县| 临西县|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