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一個本就沒有深度,沒有內涵。活得既不深刻,也不豐富的人,寫不出真正的苦難。
他們礙于自己淺薄的閱歷和經歷,固執地認為世界只有方寸大小,一旦他們頭上的井蓋被擋板所遮蓋住,他們便會大喊大叫“天塌了。”并且會四處向周遭的人傳播炫耀——“這就是苦難。”“你根本不懂我的痛苦。”
這樣的苦難有意義么?
沒有。
世界上一切的苦難都沒有任何意義。
什么苦難能磨煉人的意志、苦難能帶來成功,那更是扯淡。
可是,既然苦難都沒有意義。
那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追捧炫耀苦難變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這股風氣究竟因何而來?
部分人攀比苦難、攀比痛苦、攀比自己對苦難的理解、追捧苦難、追捧痛苦、追捧著去書寫痛苦、書寫苦難。
他們把別人掙不脫甩不掉的累贅奉若珍寶。把它們托在掌里,捧在手心。握住它們就像是握住了了不起的寶貝,興奮高興激動,開始不住地向旁人炫耀。
如果只是如此,并不算錯。
喜歡什么事物是一個人的自由。人類的xp都多到無法理解,更不說只是一個興趣愛好。
但這些人同樣應該記得,這是你們自己的興趣愛好。別人不會干涉你的興趣愛好,但也請你們不要對別人的興趣愛好指手畫腳。
前面已經說過,既然苦難本身都沒有意義。那么閱讀苦難、追捧苦難同樣沒有意義。
或許也有唯一的一個意義——那就是閱讀者的自我滿足。
僅此而已,已經足夠了。
閱讀苦難、追捧苦難并不會鍛煉你的心智、磨煉你的意志。
你哭一場,鬧一場,覺得自己受到了洗禮,心智變得更加成熟、意志變得更加堅定。
一遍又一遍的閱讀,你開始變得無動于衷。于是你覺得自己成長了,眼界開闊了。
覺得自己長大了,覺得自己可以獨立生活,可以不再受父母的約束。
你昂揚著頭,如同一只驕傲的白天鵝。眼睛頂在頭上,巡視著網絡這片獨屬于你的虛擬領土。
為了顯示出自己的獨特、自己的與眾不同。你開始鄙夷嘲笑其他不同風格的作品。
‘只有虐文才是好書。其他都是垃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