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思特失去了興致,上半本在這里,下半本還不知道擱哪去了。
但不得不說,西大陸藝術(shù)造詣的確很高。
李思特略懂一些鑒賞。
被當(dāng)成藝術(shù)的事物,都存在互為駁斥的兩種特質(zhì)之一,而所屬特質(zhì),都要達到極端。
一個極端是沒上價值的藝術(shù),只是一種純粹的自然之物,宏觀的,直觀的,直抵靈魂的。
繪畫例如撐陽傘的女人,則比較少見,例如老人與海。
另一個極端是瘋狂上價值的,玩的就是真實。
繪畫則比較少見,例如伏爾加河的纖夫。就太多了,上價值上到窒息,仿佛在雷普,你是誰?姬無命嗎?這是一個名字,一個代號,你可以叫姬無命,我也可以叫姬無命,每個人都可以。但把這個代號拿掉之后,是誰?
主打一個格式化意識形態(tài)重裝系統(tǒng)。
最后快進到,是我殺了我!
李思特喜歡一個詞,叫做余韻,是他鑒賞所有東西的唯一標準。
作品以余韻定高低,多年以后還能被回想起,并且能再次觸動。
那就是藝術(shù)。
反之,再碉的東西,沒有印象點,沒有胖起來點睛之筆,就稍次一些。
這和上述的兩種特質(zhì)并不沖突,都體現(xiàn)在兩種極端所造成的猛烈余韻,
至于在中庸位置的,上價值了,但只上一點,那不如不上呢,虎了車,傻了吧唧的,可以說是廢品,無論技術(shù)層面再碉,都沒有那種……神之一手的感覺,而達到至純的濃度。拜托,你很弱唉。
當(dāng)然也有一些論外。
巧妙,詭譎,看不懂但大感震撼的存在。例如說吶喊,畢加索,以及后現(xiàn)代解構(gòu)的一些變態(tài)之物,還有一些離譜的偵探,殺個人整得像是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似的,太他媽抽象了,一刀秒了,有什么好說的?
但這種影響力就要小太多了,可以登臨紅塵仙境界,但無法證道,上述兩種是可以證得仙帝果位的。
說仙域,話天路,古來征戰(zhàn),大帝皆成空。
望天路,蒼涼一夢,白發(fā)披散,碧海青天枯。
多少圣賢塵灰中。
李思特開始裝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