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潘閬后來化名逍遙子,將靈鷲宮一脈改名逍遙派,一生收了三個徒弟,大弟子巫行云,留在天山縹緲峰,暗中在江湖布局,控制三十六島、七十二洞等天南地北的江湖力量。 例如他就曾在上個世界的《宋史》中看到這樣的一段記載:雁門關指揮使張,率眾于雁門關外,格斃遼國大將南院大王蕭峰,殺傷遼軍數千,遼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 第二次謀反失敗,潘閬意識到或許直接從大宋內部搞事不大可能成功,便決定韜光養晦,等待合適的時機。 秦王趙廷美后來也確實動了心思,聯系宰相盧多遜試圖奪位,當時潘閬做為盧多遜的幕僚,為盧多遜出謀劃策。但可惜,最終盧多遜以及趙廷美,謀反失敗后,潘閬逃走躲避朝廷追捕。 宋太宗聽說潘閬才華出眾,便親自召見了潘閬。一番交談后,趙光義撤銷了潘閬的通緝,并賜潘閬進士及第的身份,還讓他入朝為官,潘閬從一個通緝犯成為了朝中大臣,可謂一步登天。 徐信當時就有猜測,這位潘閬或許就是《天龍》的逍遙子,而現在,這一切從李秋水口中得到證實。 這些是徐信所了解的潘閬,是上輩子當皇帝時,偶然間看到的。他當了皇帝之后也會看書,主要是讀史,尤其是關于《天龍》、《神雕》、《射雕》這幾個時代的事情。 只不過可惜,潘閬所托非人,幾個弟子爭風吃醋鬧出一波波事情,將他的布局攪了個稀巴爛。 但這件事也留下了隱患,那就是他的三弟秦王趙廷美,也能因兄終弟及這道“遺命”獲得合法的皇位繼承權。 但潘閬可不是什么老實人,趙光義病重,潘閬又跟王繼恩以及李昌齡等人密謀想立趙匡胤的孫子趙惟吉為帝,結果他們還是失敗,趙光義的兒子登基為帝,潘閬又成了逃犯。 這位在歷史上兩次謀反的逍遙子,最后還是沒有被官府弄死,后來又被皇帝赦免擔任滁州參軍。經過了這兩次謀反,潘閬似乎也看透了一切,對榮華富貴已經不再渴望,成為了一個隱士。 “夢郎,那你可有興趣當皇帝?” 這幾個時代和他上輩子的《倚天》時代隔的很近,或許能從一些正史、雜史、野史當中,獲得一些別樣的收獲。 李秋水這時在旁邊開口,慕容家的底細瞞不過她這位西夏太妃,甚至慕容復假扮李延宗之事,她也知道。 這位逍遙子或許就跟日后的黑衣和尚姚廣孝一般,就想著要證明自己,只不過他兩次“證明”都失敗了而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