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皇宮最頂層的某間素雅書房內,面如冠玉的少年皇帝端端正正坐在一張書案之后,雙眸炯炯望向坐在下手位置的張峰岳。
“陛下,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我朝中興之主,毅宗皇帝”
隨著張峰岳開口,書房內隨即浮現出一位身穿龍袍的偉岸男子,一同投射而出的,還有一副相較于如今帝國疆域狹窄不少的地圖。
“在毅宗皇帝還是藩王時期,帝國上下的形勢一片風云詭譎,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于內,以一名魏姓宦官為首的亂黨聯合朝中齊、楚、浙等朋黨將舊日東林黨擊潰,把控朝堂,蒙蔽圣聽。于外,外族崛起威脅帝國邊疆,邊防吃緊、四郊多壘。”
“在登臨大寶之后,毅宗皇帝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立志要挽回帝國的衰落,實現中興之偉業。為了完成這個宏圖大愿,毅宗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剪出魏黨的羽翼,撥亂反正,重振朝綱。”
“繼位的第一年,毅宗皇帝便完成了這個目標。隨后毅宗皇帝還職于群臣,囑咐朝廷上下勠力同心、致忠竭節,一舉洗刷帝國積弊。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始終堅持經筵與日講,即便是在邊關戰事緊急的時候,也不曾放下對儒家經典的學習。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勤勉程度令群臣無不感嘆敬佩。被臣下譽為‘漢、唐以來良所稀見’.”
原本還聽得津津有味的小皇帝此時皺起了眉頭,對于這些史書上寫的清清楚楚的干癟歷史,他早就背的滾瓜爛熟,根本提不起半點興趣。
更被說張峰岳話里話外不斷提及‘勤勉’二字,更是讓他感覺一陣不自在。
“老師,您說的這些我都已經知道。”
小皇帝嬉笑著說道:“老師呀,您能不能給我講一些史書上沒有記載的東西?”
被打斷授課的張峰岳抬手推了推快要滑墜到鼻尖上的老花鏡,抬起頭看向小皇帝,表情嚴肅,似乎想要開口訓斥。
可看到小皇帝那張燦爛的笑臉和眼中希冀的目光,最終張峰岳只是無奈一笑,說道:“那陛下您想聽些什么?”
“我在一些黃梁論壇里看到,有一些明史學家說毅宗皇帝是縱橫序,這是真的嗎?”
小皇帝興致勃勃的問道,可話剛出口臉色便陡然一變,下意識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不過在看到老師似乎沒有追究自己亂入黃梁的意思,這才心頭一松,連忙訕笑著解釋道:“我也是偶爾才會去看這些野史,大多數都是在好好學習老師您安排的課程。”
張峰岳聞言笑了笑,語氣柔和道:“如果按照現在的序列體系來劃分的話,毅宗皇帝確實是一名縱橫序。”
“老師,那毅宗皇帝是怎么解決的魏黨?”
小皇帝邊問邊比劃:“是不是以大義號召天下豪杰,以雷霆手段討伐?”
“并不是。”
張峰岳搖了搖頭,言簡意賅道:“毅宗皇帝鏟除魏黨的策略是先委身取信,再果斷取命。”
這個答案顯然讓小皇帝有些失望。
在他看來,毅宗皇帝作為帝國的中興之主,必然是曠古爍今的絕世雄主,即便是面對權傾朝野的亂黨,也不可能做一些虛與委蛇的事情。
“快意恩仇只是底層草莽人物用來掩飾自身無智的借口,一時的委身也只是權宜之計,毅宗皇帝從沒有想過要向亂黨低頭.”
見張峰岳又有開始說教的苗頭,小皇帝連忙開口問道:“那毅宗皇帝又是怎么解決外族叛亂的威脅?”
“這就是毅宗皇帝名留青史,功績并肩開國洪武大帝的地方。”
張峰岳的語氣中也不禁帶上了一絲敬佩,感嘆道:“當時的大明帝國積弊已久,文人無骨、武將無力,根本無力阻止外族入侵的兵鋒,邊疆百姓時常遭到掠奪,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
“可就在這大廈將傾、危如累卵之際,毅宗皇帝卻以經天緯地之才,從諸子典籍、道藏經書之中總結提煉出了‘序列’這個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提及過的概念,同時較為完整的構筑出了三教九流十二條序列的框架。并以此為基礎,定下影響整個帝國千年的‘開序大策’。”
“在‘開序大策’的指導下,帝國在短時間便內培養出了一批從序者,進入朝廷體系的各個關鍵位置,以其遠超常人的才干和能力,強有力的推動整個帝國進行革新。”
“毅宗皇帝以兵武結合夯實戰備根基,以儒教精義統御廟堂百官,以佛道信仰維持民心穩定,以法名兩序監察朝廷和民間,以墨序開創技術法門,以雜序振興商賈繁榮,勵精圖治,帝國中興的趨勢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張峰岳說到此處停頓片刻,看著表情振奮的小皇帝,笑道:“這一次,毅宗皇帝便如陛下您想的那般,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外族徹底擊敗,并且連根拔起,永絕后患。這樣的家國大義,難道不比一個莽夫的快意恩仇更要讓人心馳神往?”
小皇帝情不自禁點頭應和,卻像是突然想起來什么,急吼吼問道:“老師,在毅宗皇帝的手下各序都在中興之時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怎么唯獨沒見您提到陰陽序啊?難道那時候陰陽序還沒有出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