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臉上的冷意消去,露出了幾分慈色。 “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朕還以為你與劉榮私下有什么勾連呢。” 葉玄微微抬頭一笑。 “陛下,全長安城都說臣是長安第一聰明人,既然聰明又豈會犯那種低級錯誤呢,您說是吧?“ “呵呵,你說的不錯!先前是朕太敏感了,你起身吧。” 葉玄隨之從地上爬起身來。 一抬頭便見永盛帝坐會了御案前,一言不發地望著自己。 立時明白,他是讓自己給這劉榮開罪。 于是不由分說的重新拿起了那被水浸透的國書。 “陛下,這封突厥遞交給黨項的國書并非完全假,也并非完全真,至少這封殼和印泥完全是真的,嵬名宏圖給咱們玩了一出偷梁換柱的把戲罷了。” “偷梁換柱?玄兒,你莫要賣關子,直接與陛下說。“ “是,爺爺!” 葉玄當即點頭,然后繼續說道。 “這國書其實是那嵬名宏圖用以往突厥遞交給黨項的國書用水浸泡去掉了里封,而后又重新自己寫了一分假的里封與這真國書的外封粘合在一起制作而成。” “是以,劉總管在查驗這國書之時,外封的錦緞、金絲以及那印泥都可完全對上。便是其里封,紙張之上所寫的內容,這嵬名宏圖也是下了大功夫,專門描摹的真國書的字跡,幾乎可以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說真的,若不是清楚突厥國內進行變革,早不用這般口氣撰寫國書,且一早便清楚突厥對我大靖徽墨極為推崇,撰寫國書向來喜歡用徽墨,臣也不敢斷言。” “徽墨?” 永盛帝微微皺眉。 “是!陛下,徽墨產自我大靖徽州之地,素來有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久泡不散之特點。也就是說,這徽墨寫就的國書,不僅觸摸滑膩,宛若黑漆,更是可以放在水中久泡卻不散墨,凝實無比,乃是最上等的佳墨,千金難換。” “那嵬名宏圖在制作這假國書之時,為了能以假亂真,不僅用了真國書的外封,便是這宣紙和字跡的書寫以及用墨也都是極為的考究,幾乎到了難辨真假的程度。”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徽墨有入水凝而不散的特點,臣可據此判定真假。” “但劉總管自然不可能如臣這般一上來便將這國書投入水中查驗。加之其乃是宦官之身,大靖律法規定宦官不得干政,因而突厥之事他自不可能知曉,因而也無法從這國書完全不對的語氣判定真假。” “所以,臣以為其不能判定國書真假乃是情有可原。” 說完,葉玄高高的抬起頭,直面永盛帝。 御書房之內,永盛帝連同譽王趙毅、爺爺葉定邊,鎮國公郭茂才連同那袁弘眼珠子齊刷刷的盯著他。 神色各異,表情不已,卻無不被深深的給震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