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常玉春搖了搖頭。 “自然不愿意!“ “小玄子,那若按照這般說法,豈不是說我們幾個老東西終究不會受到陛下重用?” “若想要如陛下即位之初時候那般,恐怕很難!” 葉玄也沒有在藏著掖著。 “陛下是做了二十年皇帝的陛下,不再是二十年前初登大寶,需要拉攏文臣武將鞏固自己皇位的陛下!自然現(xiàn)在這個時候,他更希望自己一手提拔的文臣武將能在自己統(tǒng)一九州天下的大業(yè)上發(fā)揮關(guān)鍵作用。” “如此的話,若天下一統(tǒng),史官們在記錄這一段歷史的時候便會寫永盛皇帝大膽啟用新生代將領(lǐng),任人唯賢,東征西討,一舉平定天下!也就是說,即便是這些新生代的將領(lǐng)能力再強,史官都會在這名將領(lǐng)之前加上一句永盛皇帝知人善用!功勞還會落在他的頭上。\" “而你們不要忘記了,這千古一帝的名號,可并非是君王自封便可得的,而是需要后世的百姓、史官、讀書人評判方可。” “一方面是繼承了先帝遺產(chǎn)一統(tǒng)天下,一方面是自己知人善用,任人唯賢,提拔新人奪得這天下,試問,哪一個對陛下的分量更重一些呢?” “自然是后者!” 悶著頭,常玉春又答應(yīng)了一聲。 “所以我說,陛下是能用自己提拔的人絕對想用提拔的人,之所以現(xiàn)在還用一些老臣,乃是無奈之舉,倘若有可能,陛下都是不會用老臣的。這或許對一統(tǒng)天下有利,但是對于一統(tǒng)天下之后,后世評判千古一帝,卻是有著諸多不利影響的。” “但小子也說了,并非這般情形下,幾位老將軍便一點機會都沒有。” “我們幾個老家伙還能有什么機會,無非是起一個老帶新的作用,只要幫陛下過度過去這個特殊時期,只怕又要遭到拋棄。” 侯君集伸手撓了撓頭,望向不遠處高臺之上空蕩蕩的金座,心中升騰起一股怨氣。 自己拳拳赤誠之心,一心報國,可是陛下卻不想用。 可悲可嘆! “呵呵,候爺爺,說拋棄就有些言重了。” “有才不用,還不算拋棄,那什么算是拋棄?” 侯君集冷哼一聲,反問道。 “侯爺爺,您先別生氣,先聽小子再與您說。” “好,我便聽你說,我倒是要看你小子怎么說服我。” 說著,他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盤膝望向葉玄。 其他幾位老人見狀,也都是各自苦笑一聲,搖了搖頭,跟著坐下身來。 “侯爺爺,還有其他幾位爺爺,你們怎么就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呢?陛下一番良苦用心,你們怎么就沒看透呢?” “良苦用心?” 葉玄一句話,卻是讓侯君集等人臉色倏然一變。 “是了!” 葉玄輕笑點頭。 “我來問幾位老將軍,最近,寶寶、候策幾人可都接到了衛(wèi)戍營的任命?” “是接到了,只是讓去衛(wèi)戍營擔任一個百夫長,可有可無!” “可有可無,錯,大錯特錯!” “常爺爺,若是普通營房的百夫長自然你們都看不上眼,可是您莫要忘了,衛(wèi)戍營北營如今的統(tǒng)領(lǐng)乃是吳大哥的副手接任的,吳大哥現(xiàn)在雖是被派往蜀地郡守、刺史一肩挑,就說明陛下對其絕對的信任,是準備將其培養(yǎng)成新生代中間力量的。” “而他的副手,如今又在衛(wèi)戍營北營任統(tǒng)領(lǐng),就是要將衛(wèi)戍營北營慢慢的訓練成另外一支背嵬軍!我大靖背嵬軍是為何,我想幾位老將軍應(yīng)該清楚吧?” “當年,定國公與鎮(zhèn)北王若不是每人手里有一支背嵬軍,又豈會在后面的戰(zhàn)事之中后來居上呢?” “小玄子,你小子別繞彎子了,你趕緊說,陛下此舉的目的是什么?” 幾個老家伙此刻的呼吸已經(jīng)加重起來。 衛(wèi)戍營北營實際上他們也不怎么看在眼里。 與他們這些在邊疆沖殺的老將而言。 衛(wèi)戍營北營雖也足夠精銳,可終究只是窩在大靖內(nèi)部。 除了幫著陛下平叛,并未有一絲一毫為王朝開疆拓土,自是看不上。 可若將這衛(wèi)戍營與背嵬軍聯(lián)系在一起,那可就大大的不同了。 背嵬軍,號稱這九州天下最為精銳的三支軍隊之一。 其戰(zhàn)力唯有突厥的鐵浮屠和黨項國的鐵鷂子能與之媲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