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自然是!” 顧明重重點頭,旋即說道:“實不相瞞,在下乃窮苦出身,雖空有一身才學,但在南晉卻無任何施展機會,更因南晉采取的舉賢良,仕途無門。不得已,拜在了陳山門下,想借此找尋機會求得一官半職,光大門楣,卻不曾想因此而失了心智,以至于助紂為虐,丟了讀書人該有的風骨。” “實屬不應該!” “好,本侯懂了!” “既如此,那我便成全你,也將此詩贈給這天下所有際遇不順之人,聊以慰藉!” “那便多謝葉小侯爺了。” 那顧明聽后,當即臉上浮現一抹微笑,而后無比鄭重的對葉玄行了一禮。 下首 “老師,這顧師兄在做什么,他為何讓這姓葉的作感懷詩,這不是明擺著放水嗎?” 陳山身后,那名三皇子的附庸,一臉的震驚之色。 陳山稍稍瞥了對方一眼,“你都不知,老夫又怎會知?或許是顧明是覺得再難得題目也無法阻止這葉玄吧。” “那也不能如此吧,未到最后,尚不能言勝敗,可他這般,豈非是舉手投降?” 后者眼神瞬間變得陰冷。 “不成!待會,我定要尋這顧明問個清楚,我倒是要問一問,他還想不想回南晉了!” 對方惡狠狠道。 “回南晉?老夫倒是希望他不回了。” “老師,你此話何意?” 那名弟子臉色陡然一變,便是與陳山說話的語氣都帶上了幾分苛責。 “何意,你乃三皇子身邊的紅人,向來心思玲瓏剔透,卻還想不明白嗎?” 說罷,陳山卻是不再理會對方,轉身望向高臺。 而這時,葉玄卻是已經伏案開始書寫起來。 一番揮毫潑墨之后,葉玄將毛筆抵還給了一側的王垚,便直接轉身走回了自己的座位,重新仰躺,不知從何處招來的蒙布,直接蓋在了頭上,竟是大庭廣眾之下,補覺起來。 這一幕,直接把所有人都看得懵逼不已。 不過很快,人們卻又釋然。 這位葉小侯爺向來性格便是放蕩不羈。 越是如此,說明他心中越是成竹在胸。 于是又都放心下來,看向了那拿著葉玄寫就的詩作,連連搖頭感嘆卻就是不發一聲的王垚。 或許是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目光。 王垚這才抬起頭來。 然后,一臉感慨的說道。 “老夫原以為這人活到一定歲數,方能將這世間的一切大抵看個七七八八,方能寫出好的感懷詩作,卻不曾想,葉小侯爺小小年紀,卻是將這人生看的如此透徹。“ “且聽老夫與你們念誦一番,葉小侯爺這第六首乃是一首詩作,名曰《雜詩》。” “這前兩句為: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這前兩句一出。 下首,那些被王垚調動起情緒的眾人們隨即眉頭一皺。 這前兩句不能說不好,但卻也算不得多么驚才絕艷。 而且有些與此刻葉小侯爺的年齡不相符之感。 倒像是一個活了幾十歲的老者,對于這世間,對于這天地的一種感慨。 好似一個即將進入暮年的老人,有感而發。 “這兩句詩,當真是充滿了沉沉的暮氣之感,葉小侯爺小小年紀,怎會有這種感懷呢?” “的確是充滿了暮氣,不似年輕人所作啊。若非是葉小侯爺當場寫就,老夫都以為是一個七八十歲看透這世間之后所作呢。” “且看后兩句如何。” “是!且看便是!” 下首,一些上了年紀的儒生,捋了捋胡須,輕輕頷首,靜靜等待。 高臺之上。 “這小子到底是怎么了,這詩作怎么一副老氣橫秋之感?” “呵呵,陛下,興許是受到了葉老侯爺等人的一些影響吧,再者,葉小侯爺從小便失去了雙親,又在家族內多遭排斥,總是一些想法與眾不同。” “況,其受高人指點,于這人世間的各種明悟,自是比同齡人要強出許多。” “而且,老夫方才聽,似乎是那南晉儒生拜服葉小侯爺的才情,求他作這感懷詩作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