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也不必寫這般暮氣沉沉的詩作才是,這兩句一出,朕都以為這小子要看破生死了呢。” 就在永盛帝說話之際。 禮部侍郎王垚卻是又再次開口:”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這后兩句一出。 在場的所有人,先是神情怔怔的一愣。 接著便集體宕機了。 而這其中,尤以上了年紀的居多。 這些老者一個個仿佛被施了定身術一般。 如此,良久。 臺下一名老者突然高聲呢喃:“畢竟幾人真得鹿,畢竟幾人真得鹿,哈哈哈……老夫,老夫悟了,老夫終于悟了。” 說罷,卻是兩眼一紅,仿佛得了失心瘋一般,擠開了眾人,大笑著離去,片刻后便沒了蹤影。 “想不到老夫活了六十年,卻還沒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看得透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些事情的的確確是不能夠強求的,哎……” 一聲感嘆,此人卻也是拂袖,轉身搖頭離去。 “他們……這是怎么了?” “怎么了,葉小侯爺一首詩作,卻是讓今日不少原先對于一些事情執迷不悟的人看開了。” “原來是這樣,可葉小侯爺這首詩看似也無什么玄妙之處呀,這又是鹿,又是魚的,我怎么看不明白?” “呵呵,你看不明白也是正常,你非讀書人,你若是看明白了,那我們這些讀書人豈不是十年寒窗苦讀白讀了。“ 旁邊一人見這問話之人乃是一名攤販,隨即笑說道。 說完,便開始解釋。 “首先,這前兩句: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詩句的本意是天地猶如一間屋子身在其中,世間萬事把我們烏黑亮麗的頭發都消磨疏了。實則是感嘆這天地、人世的世事無常,表達了對時光流逝,青春不在的感慨,頗有幾分哀愁無奈之感。而后兩句,也便是頸聯和尾聯: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原意為:這世間能有幾個人像在夢中得鹿,得到權勢富貴呢?人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終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實際上是說,人這一生真正能夠獲得成功者寥寥無幾,但絕大多數人卻依舊為了功名利祿,忙忙碌碌,奔波操勞一生,卻不知自己就是那夢中游弋的魚兒。“ “葉小侯爺此詩,看似寫的頗為悲涼傷感,實則卻是在告誡警醒世人,天地變換,人生無常,莫要為了那些浮名、虛幻的事情,而白白葬送了大好人生,當做一些更為有意義的事情,當看清這現實,莫要強求。” “哦……原來如此。” 對方依舊聽了個迷糊,不過不妨礙他點頭應和。 雖說此人一番解析雖未必就準確。 不過卻也給了不少人以新的角度。 一時間,不少人,開始咀嚼分析葉玄這首詩起來。 躺在自己座位上假寐的葉玄,卻是壓根沒管這些。 當初黃庭堅創作這首《雜詩》的心境,自然不可能與今日某些人的相同。 也極有可能與自己寫詩的心境不同。 但卻并不妨礙他在這個位面用相同的詩句傳遞不同的詩意和情緒。 不過他多多少少也清楚,這首詩,會讓大靖乃至南晉,乃至整個九州天下,一些活了大半輩子,心里有諸多放不下的人解開心結。 如此,這首詩也便算是有了自己的意義。 至少,葉玄覺得比前面的幾首詩要有意義的多。 或許是這首詩終歸是有些曲高和寡。 亦或者,這首詩需要達到一定心境方能領悟其中真諦。 它終究沒有引發太多的共鳴。 但這并不影響今日最終獲得了最后的勝利。 隨著那顧明的認輸行了三鞠躬的大禮,葉玄在這一場鬧劇之中最終笑到了最后。 而由于他這這一局對決花費了太久時間。 不得已永盛帝讓人宣布,其余的幾組,可同時舉行。 那原本用來驗證膽魄和勇氣的高臺也隨之廢棄。 幾組學子,便在這高臺之上,各自猶如促膝長談一般,各自分成了幾組。 一一進行對決。 如此,折騰了近兩個時辰時間。 臨近日暮。 這最后的五人名單終于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