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或許是因為身為一個現代人的緣故。 即便是到了這個時代,對于荀子的這篇《勸學》他多多少少還是沒有這些古人來的有敬畏之心的。 而且當年在學這一篇《勸學》之時,他起初還是有些晦澀難懂的。 究其原因,便是古漢語與現代文在一些字詞上的釋義有很大的不同。 而即便是如今,在某些細節上,葉玄依舊不能確定當年的荀子到底想要宣揚的是什么。 今日他之所以將這《勸學》搬出來,也是一時心血來潮。 他總是覺得這古詩詞被自己這般文抄過來,多少有些不值錢的味道了。 便想著,總歸要搬出一個在這個位面沒有的大拿出來,震懾一下場子。 卻沒想到只是拿了一篇《勸學》出來,還不是那些儒家精義的東西出來,竟然有如此大的震撼效果。 這次渭水詩會來的人,足足有數萬之多。 黑壓壓的將渭水河畔幾乎團團包圍。 更不要說在這期間,還有大批的=負責護衛的禁軍和長安城的巡防營了。 全部加起來足足有六七萬人的樣子。 可是此刻,這么多的人,幾乎全部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不說落針可聞,卻也極其的夸張了。 最主要是這些人竟然只是聽,而沒有看原文,便已經聽得如癡如醉,而且嘴巴長大,一副拜服的模樣。 饒是葉玄明知這作品不是自己的。 在此刻卻也有一種被眾星捧月膜拜的感覺。 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奶奶的,就算是這《勸學》不是老子寫的,可也是老子替荀子半圣在這異界傳播的,總還是有一份功勞吧。 一念至此,葉玄念頭通達。 不自覺的也是直了直身子,神情都變得自信了不少。 而他這番模樣,在下首一干拜服在這《勸學》和他前面文抄的詩詞上的大靖以及他國的學子面前,那便是天才對世人的藐視,以及來自天才對自己的絕對信心。 一時間,那崇敬的眼神比之方才更多了幾份。 “瞧瞧,這便是我大靖第一才子,這便是文曲星在世!剛才誰還說葉小侯爺只會作詩詞的,站出來說話!” “兄臺,饒過在下,當在下先前放了個屁!” “哈哈,既然兄臺這般說了,在下自然也不會再與你一般見識。這位兄臺,你服了沒?” “呵呵,說真的,先前就服了,只是在下乃是南晉人,總是心有不服,現在卻是心悅誠服了。葉小侯爺之才,當如天上的星斗,璀璨煊赫,非常人所能比。” “那可是能比得上你們南晉幾位大儒?” “這,恐是尚還有所不及。” 他這話一出,周圍人的神色便又是一愣。 “你這人,方才說自己心悅誠服,現在又說不如,你到底如何想的?” “他說的沒錯!葉小侯爺此番《勸學》篇,固然賭上了那些說葉小侯爺只會作詩詞的人的嘴,可也不得不承認,與南晉幾位大儒相比,一篇《勸學》雖在質量上取勝,但是數量上還是有所不及的。” “再者,我九州天下想來喜歡論資排輩,葉小侯爺即便是當真作了多篇儒道經典,恐怕也會因為年齡問題而被人詬病,想要徹底被九州天下拜服,葉小侯爺只有做到那一點方可。” “什么?” “就是,兄臺,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說。” “呵呵,說來其實也沒什么,那便是,葉小侯爺助陛下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然后再寫幾篇諸如《勸學》的作品出來,如此,便算是文韜武略俱通,便可彌補年齡上的不足。” “而且那時候,挾我大靖天軍之威能,便是那些想要借年齡發揮者,也不敢再妄言了。” “兄臺所言極是,可是想要一統天下談何容易,今日你也看到了,僅僅因為一個文運之爭,各國便在這渭水河畔,爭紅了眼,想要一統天下,只怕并不容易。” “而且,若葉小侯爺當真一心輔佐陛下一統天下,想必在治學上便要要所荒廢,想要文韜武略皆精通,沒那么容易得。” “不錯!從古之間,能在文韜武略達到平衡且取得大成就者,根本就沒有,便是當年孔圣人,不也是有所側重嗎?圣人尚且如此,葉小侯爺難不成能比肩圣人?” “你這話說的,咱們是讓葉小侯爺比得過南晉那些大儒,何時說比過孔圣人了?” “再說了,即便比不過孔圣人,但若是葉小侯爺能文韜武略皆通,來個圣人之下第一人,總還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