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事實上,這樣一個部門對于國家的重要性極大,不能預防國內有可能發生的叛亂,也能偵知敵國的動向,預先做出針對性的應對,確保國境內外的穩定安全。 結果因為有些皇帝依仗其完成自己的高壓統治,使得這些特務機構脫離于朝堂之外,不受百官監督,只由皇帝指揮,嚴重觸犯了官員階級的利益,故而極力反對。 不僅反對,掌握著話語權的文官們還要予以抹黑……皇帝的話未必傳諸于后世,但文人的文章一定可以。 一旦“百騎司”業務興隆,必然遭致朝野一片罵聲。 而身為文官新領袖的劉自則可以完全掌握話語權,他這個提倡者不會被外人知曉,反倒是他算準了李承乾必定向房俊這個心腹近臣征詢意見,完全可以將所有的黑鍋都推到房俊身上。 到時候太子面對輿論重壓,以其綿軟的性格,未必不會對房俊心懷埋怨…… 李承乾也不是笨蛋,雖然房俊言語之中有些未盡之意,但他略一琢磨,也就明白過來。 苦笑道:“孤對二郎甚為倚重,不料卻成為旁人攻訐之弱點,差點誤了大事。” 房俊自然不會說什么“殿下當有主見,不能事事征詢文臣意見”這種傻話,皇權社會,能夠擁有圣卷那是比通天本事還要重要的,只要圣卷不失,自然權柄在握。 而圣卷體現在什么地方? 自然是對于君王的影響力…… “殿下無需如此,正所謂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先帝為何善于納諫且敢于納諫?正因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先帝設置政事堂輔左處置朝政國事,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再是驚才絕艷、智謀出眾,也難免有倏忽之處,但若是一群聰明人聚在一處處置問題,出錯的概率便可以降至最低。為君王者,最忌剛愎自負,只要能夠做到識人用人,何愁社稷不振、國家不興?” 所以說“明主”最是令人又愛又恨,因為“明主”往往極端自信,主意極正,殺伐果斷,天下人之生死皆操之于手,一言而決人之生死。 誰又愿意效力于這樣的帝王麾下,朝不保夕、生命財產隨時受到威脅呢? 這就是“人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