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廣通渠承擔著長安城的漕運重任,故而河道開闊、水流平緩,較之水流湍急的渭水更易舟船行駛,無論順流而下亦或是逆流而上,都能瞬間將大軍運輸至潼關亦或長安,戰略意義十分重要。 李承乾再是不通軍事,也不僅感慨道:“所幸水師能夠當機立斷,在江南私軍渡江之時予以迎頭痛擊使之潰散,否則一旦任由其北上直抵潼關,再憑借江南舟船之利,沿著廣通渠逆水而上直逼長安,則局勢危矣。” 關中八水環繞,但并無水軍,當初房俊于昆明池修筑艦船以供書院學子實習操作,但之前關隴兵變之時已經悉數損毀,之后李二陛下回京,再是駕崩,接著晉王反叛,一時之間并未予以重修。 所以一旦晉王麾下兵卒依仗江南私軍的舟船沿著廣通渠進逼長安,東宮根本無可遏制,只能于河道兩側駐扎數量龐大的軍隊予以騷擾,但很難堵截。 李靖道:“歷朝歷代,都只是將重心放在騎兵部隊建設之上,就連步兵也缺乏裝備上的提升、戰術上的改進,對于水師更是毫不在意。若非二郎目光深遠意識到水師之重要,并且耗費巨大心力予以籌建,何來如今大唐水師縱橫七海、貨殖天下?更遑論可以沿著運河快速抵達京畿威脅潼關。殿下應當見識到水師之重要,往后切勿因為種種困難便放棄水師,否則終有一日會將大洋拱手讓于番邦,屆時帝國沿海盡皆在番邦攻擊范圍之內,必成心腹大患。” 如今水師縱橫七海,早已展露出無與倫比的戰力,身為當世第一兵法大家的李靖如何看不出其中蘊藏的戰略意義? 區區一支水師便可以輻射大洋周邊無數國家,使得大唐貨殖通行天下,取得源源不斷的財富、物資之同時,更能令帝國威儀覆蓋四海,足見水師之重要。 但建設水師靡費太甚,且由于飄蕩于大海之上遠離中樞,使得中樞難以切身感受其存在的意義,國庫充盈之時還好說,一旦國力衰弱、府庫貴乏,很難繼續支持水師的龐大開銷。 別說什么算一算水師投入與產出這樣的話,當國力衰弱之時京畿之地必然不穩,周邊胡人蠻族磨刀霍霍、馬踏長城,哪里還有精力去兼顧水師? 而眼下這支水師一旦湮滅,再想復建,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