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承乾勸慰一番,告辭起身,道:“不過當下時局不靖,便是這長安城中也頗多心懷叵測之輩,晉王府上下說不得已經被旁人滲透,為了確保汝等之安全,自今天起,府中廚房、水房、護衛之責,便交由‘百騎司’來負責吧,汝等只需安心居于府中,不必做他想。” 晉王妃也是太原王氏的嫡女,頗有見識,知道這等時候太子能夠寬厚相待已經是邀天之幸,將整個晉王府至于其掌控之下正是理所應當,故而并未有半分不愿,反而連連感激。 …… 自晉王府出來,登上馬車,李承乾嘆了口氣,看著對面的房俊問道:“今日孤寬宥晉王子嗣,不予追究,難免婦人之仁,會否他日成為禍患之因?” 房俊反問道:“若微臣說是,殿下會否改主意?” 李承乾道:“并不會,之所以問你,不過是求個心安罷了,今日之事,孤已經思量許久,并非一時心血來潮倉促決定。說到底,若非父皇忽然駕崩,孤這個儲君的位置遲早是雉奴的,雉奴心有不服,乃至于起兵叛逆,孤能夠理解。” 這個皇位讓不讓是一回事,但彼此心中是否明白究竟歸誰,則是另外一回事。 李承乾性格軟弱,婦人之仁,固然不會認為是自己搶了李治的皇位,但若讓他對李治仇恨似海,卻也不能。 心底總歸存了幾分歉意,所以不忍將事情做絕…… 房俊想了想,道:“沒有誰能夠預測未來,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也不能斷言后事,五行運轉、陰陽變化,宇宙本就莫測。吾等凡夫俗子,只求今日之安心,無論他日之成敗,于此足矣。” 按道理,剪除后患、斬草除根是對的。 可世間哪有那么多的對錯?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你認為是對的事,未必會有好的結果,而那些錯事,也未必都會釀成惡果。 大丈夫立于世間,不過“問心無愧”四字而已。 他日生死成敗,皆有天命…… 而今日李承乾之所為,會將原本動蕩不休、裂痕處處的李唐宗室重新團結起來,獲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只需殲滅叛軍,自此天下一同,再無更改。 國事、朝政將會獲得長時間的穩定,這是房俊一直以來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