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承乾松了口氣,頷首道:“非是孤不經事,實在是當下局勢不穩、人心叵測,斷然不能出現半點差錯。諸位皆乃國之柱石,定要竭盡全力,日后孤定然論功行賞。” 諸人皆道:“此分內之事,不敢言功。” 這時,馬周、劉自、張行成等等三省六部官員相繼前來,殿上氣氛松弛下來。 未幾,內侍總管王德唱名,與名簿一一對照,確認在冊之人全部到位,躬身道:“殿下,人員到齊,可以趕赴昭陵。” 李承乾起身,最后叮囑身后肅立的李君羨:“孤與諸卿出城,城內便交付于你,若有人膽敢借機生事,無論是誰,一經發現即刻緝拿,萬不能致使局勢糜亂。” 李君羨肅容道:“殿下放心,若有差池,末將以死謝罪!” 李承乾搖搖頭,道:“談什么死不死的?只管盡忠王事便是。” 李君羨單膝跪地施行軍禮:“喏!” 李承乾環顧殿上諸臣,頓了一頓,邁步向外走去:“走吧。” 當先走出武德殿,身后諸臣魚貫相隨,等到李承乾上了太子車輦,浩浩蕩蕩自承天門而出,京中禁軍全體出動封鎖了各處里坊,朱雀大街更是全部清空。 太子車輦、王侯公卿、達官顯貴、各級官吏,浩浩蕩蕩千余人自長安城正南明德門出,折而向西,繞過長安城,再一路向北過中渭橋,直奔昭陵所在地九嵕山。 及至晌午,方才抵達。 九嵕山位于咸陽之北醴泉境內,山勢突兀、拔地而起,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東西兩側,層巒起伏,亙及平野。主峰周圍均勻地分布著九道山梁,高高拱舉,因山梁亦稱為嵕,因而得名。 “圣文周達曰昭,昭德有功曰昭”,故名昭陵,乃李二陛下選定與文德皇后合葬之地。 此地風水絕佳、冠蓋天下,最初由袁天罡所實測、李淳風定下,只不過如今袁天罡云游四方修習天道、李淳風致仕在家鉆研數術,太史局日漸勢衰…… 房俊全程跟隨在李承乾左近,看著李二陛下的棺槨被抬入地宮,一應儀式如數進行,等到儀式結束,龍門封死,站在陵寢之外遙望山巒疊嶂、云霧繚繞,心底不禁升起一股茫然。 對于后世的華夏子孫,莫不向往著貞觀盛世,而李二陛下這個名字,則代表著華夏歷史上最為強橫的一個時代,能與之并論者,也唯有秦皇一統六合、漢武遠逐匈奴等寥寥無幾…… 而今天,他親身見證了這個時代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