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百姓們不大明白什么家國天下,只要能夠平平安安的過日子就好…… 待到李承乾回到武德殿,時間已經(jīng)是未時末。 自一大早出城,折騰一天到這個時候已是饑腸轆轆,遂賜宴于一眾王公大臣,就在武德殿以及一側(cè)的偏殿內(nèi)用膳。大臣們用過膳食,匆匆離去,或是回到各自衙署籌備明日登基大典事宜,或是有些年長的干脆回家歇息一下,骨頭都快散架了…… 李承乾將李勣、李孝恭、房俊三人叫到后殿,沐浴更衣之后出來相見。 君臣四人跪坐在窗前地席上,窗外秋雨潺潺、雨水自花樹的葉片上凝聚、滾落,濺入泥土之中。 濕潤沁涼的空氣自窗外吹入,一壺?zé)岵桁F氣鳥鳥,房俊執(zhí)壺斟茶。 李承乾拈著茶杯呷了一口茶水,卻一時間踟躕未語。 其余三人對視一眼,皆有些不明所以,李孝恭遂問道:“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李承乾沉吟一陣,方才緩緩說道:“這幾日,孤常常尋思,周武王分封八百諸侯,最終神州一統(tǒng)、奠定大周八百年江山;秦始皇政權(quán)歸一,施行郡縣制,按理更應(yīng)當(dāng)上下一心、內(nèi)外一體,卻二世而亡……這分封與郡縣,到底孰優(yōu)孰劣?” 三人有些錯愕,怎地提及這茬? 轉(zhuǎn)念一想皇,便明白過來,這位太子殿下大抵是被晉王 是被晉王那邊胡亂許諾給弄的壓力很大,唯恐朝中文武都被其“封建一方”的懸賞給拉攏過去,所以也想登基之后分封天下。 李勣蹙眉道:“所謂天下大勢,猶如大江大河浩浩蕩蕩,一往而無前。分封制在于上古之時因地制宜,所以造就大周八百年江山,及至秦時,攻滅六國不久,未曾完全馴化,兼之始皇帝窮兵黷武,南攻百越,北拒匈奴,修阿房、筑長城,短短十余年內(nèi)將國力耗損一空,結(jié)果烽煙處處、絕嗣而亡。但殿下不能因此便覺得分封制比郡縣制更為優(yōu)越,即便是先帝曾一度與大賞功臣、分封天下,最終也因種種原因不得不偃旗息鼓,還望殿下莫要異想天開,埋下亂國之禍根。” 言下之意,政治制度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進步的,已經(jīng)落后、淘汰的制度絕無可能再次適用,只能不斷推陳出新、逐步完善,才能有更適合治理天下的制度。 李孝恭也勸道:“漢高祖斬白蛇定鼎天下,亦效彷古時分封宗室屏藩各地,結(jié)果鬧出一個‘七國之亂’,雖然很快平定,卻埋下重重隱患,最終靠著‘推恩令’才消弭宗藩之禍。司馬家篡魏,因汲取曹魏宗室兵權(quán)不重故而導(dǎo)致神器丟失之前科,亦是大封宗王,這才有后來‘八王之亂’,禍亂晉室根基……殿下,時移世易,分封制早已不能成為帝國政策了。” 當(dāng)年李二陛下玄武門之變后,登基尹始,便欲封賞功臣、建藩天下,卻被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勸諫,最終收回成命。 這種事在后世有一個詞匯予以形容:開歷史倒車…… 李承乾見到自己的想法被堵死,有些郁悶,下意識向房俊看去,雖然他不過提及一個話頭,但想來以他和房俊的默契,后者能夠理解他的想法,并予以支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