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仁貴與鄭仁泰相顧無語,薛萬徹口中的“燕郡王”乃是羅藝,隋朝末年之時便屢立戰功拜虎賁中郎將,駐守涿郡,自領幽州總管。武德三年歸順大唐,高祖皇帝賜予李姓,預屬宗室,冊封燕郡王。在消滅消滅劉黑闥的戰爭中功勛卓著,遷左翊衛大將軍,出任天節軍統制、涇州刺史,乃隱太子李建成的鐵桿支持者。 玄武門之變后太宗皇帝登基即位,隱太子身死,為了安撫羅藝,拜其為開府儀同三司,位比三公。 然而即便如此,貞觀元年,羅藝依舊率軍反叛,進據豳州。兵敗之后逃往甘州,為部下所殺。 自玄武門之變以后,原先隱太子李建成的黨羽陸陸續續反叛謀逆的不少,皆未能掀起什么風浪。縱觀貞觀一朝,能夠讓李二陛下心生雞蛋的謀逆,唯有羅藝與侯君集。 所以無論貞觀朝還是眼下的仁和朝,朝野上下對于這二位都是諱莫如深,甚少提及,似薛萬徹這般毫無避諱的當眾直言,絕無僅有。 前來傳令的正是李靖的侄子李大志,聞聽薛萬徹之言,只能苦笑道:“武安郡公驍勇絕倫、勇冠三軍,末將素來敬仰,往后也定當多多聆聽教誨。” “你這娃子不實誠,放眼軍中都說咱老薛是個傻子,你若是連傻子都敬仰,豈不是更傻?這等好聽話兒莫要在咱面前說,咱不吃這一套,來來來,看你渾身濕漉漉的模樣還未用飯吧?趕得早不如趕得巧,一起用飯!” 說著,將李大志拽到桌前摁著坐下,讓人添了碗快。 李大志拒絕不得,只得坐下老老實實吃飯。 待到用完飯,親兵撤走碗碟奉上香茗,薛萬徹這才將軍令展開一目十行的看過,然后遞給劉仁貴、鄭仁泰兩人傳閱,自己則端著茶杯喝了口茶水。 待到劉、鄭兩人看完,薛萬徹沉聲道:“回去告知衛公,吾等今夜修整,明日卯時定然按照軍令所示拔營起兵,強渡霸水,兩日之內渡過霸水,威逼叛軍后陣。” 他不是聾子也不是瞎子,就算再是渾人也在朝堂上有幾個眼線,對于朝堂上因為岑文本病故而引發的動蕩略知一二,只不過他懶得去思索由此給局勢所帶來的變動,既然有李靖這樣的人在外調兵遣將運籌帷幄,又有房俊在太極宮內宿衛宮禁確保萬無一失,他只需聽令而行就好。 打仗那最拿手了,自然也喜歡這般直來直去的沖鋒陷陣。 李大志起身告辭:“末將定會如實回復衛公,還望三位將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末將告辭。” 三人皆起身抱拳相送,李大志雖然目前官職只是校尉,但既然李靖能夠將其帶在身邊就證明這必然是李家最為出色的子弟,能力卓越又有李靖這樣的大老扶持,加上李靖這么多年在軍中的香火情,這年輕人前途不可限量。 將來最次也得是個十六衛大將軍。 他們這一代人即將老去告別戎馬生涯,為了自家子弟也得結下這樣一份香火情…… 窗外忽然一陣大風,將樹林間的落葉卷起混合著雨水紛亂飄飛,雨驟風急,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