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八百四二章 加九錫、賜王爵、劍履上殿!-《天唐錦繡房俊境界》

     book chapter list     果不其然,劉洎剛一開口,李元嘉馬上反對道:“以越國公之才華豈能困囿于書院一地?中書令乃陛下臂助,應(yīng)為國舉才,而不是這般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劉洎被懟的一愣,雖然他的確藏著略顯陰暗的心思,可李元嘉如此直面硬懟卻與其以往和和氣氣的風(fēng)格迥然有異。果然私底下與陛下串通好了!一念及此,劉洎精神一振,腰桿都下意識的直起來,兩眼灼灼的看向陛下。文官為何瞧不上武將?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武勛基本上對君主之命令奉行不悖,他們不管君主的命令是否合理、對于國家之長遠(yuǎn)發(fā)展是否有損害,當(dāng)然他們也沒能力去進(jìn)行分辨,他們是君主豢養(yǎng)的“奴仆”“鷹犬”,對皇權(quán)唯命是從。而文官則不同,他們自幼苦讀圣賢書,深知“民為重、君為輕”的道理……好吧,是因為讀書人都出自世家門閥,而世家門閥的利益與皇權(quán)在某種意義上是相悖的,皇權(quán)照章、則世家落寞;反之,當(dāng)世家輝煌,則皇權(quán)黯淡。所以自古文官以“強項令”為譽,以反駁君王為榮。君不見魏徵雖死、然名垂于世?說起來魏徵其實并未有什么顯赫之政績,其名望絕大多數(shù)皆來自于“勇于進(jìn)諫”。太宗皇帝何等威望絕倫?然而越是英明神武的皇帝,文官悍不畏死強硬進(jìn)諫的時候所取得的名望就越大,當(dāng)然風(fēng)險也大,不是誰都能承受來自帝王之怒的反噬……所以魏徵厲害。劉洎此刻心想“我雖不才,也當(dāng)效仿文貞公之故事,犯顏直諫”!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飽受朝野上下之質(zhì)疑,認(rèn)為他作為宰輔卻一味附和君上、卑躬屈膝,全無文臣之風(fēng)骨,名聲已經(jīng)快臭了,再如此下去人心漸漸就散了……李承乾似乎也感受到御書房內(nèi)醞釀著一股強烈的戰(zhàn)意,喝了口水壓制一下心中驚惶,輕聲道:“韓王倒也不必這般激烈,中書令之諫言其實還挺不錯,雖然不足以彰顯越國公之能力,卻也不能誤解其心胸品德。不過既然你不同意中書令之諫言,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給越國公如何安置重?fù)?dān)呢?”劉洎眨眨眼,剛剛凝聚起來的斗氣便有些衰減,陛下明顯避重就輕不打算接招,而反駁君王所能夠獲取的聲望相比于反駁一位宗室親王,簡直天壤之別。有些提不起勁兒……李元嘉則晃了一下神,不是說好由你來提議,然后收割房俊之感激、更向滿朝文武展示對朝局之掌控嗎?你怕劉洎懟你,就把我推出來唄?!與文官針鋒相對懟來懟去那是我能做的嗎?我想做賢王啊……可眼瞅著李承乾打定主意避實就虛且將他推出去,李元嘉無可奈何,只能硬著頭皮道:“越國公功勛顯赫、威望頗著,可擢升至尚書左仆射,封太尉,節(jié)制左右金吾衛(wèi)……”話音未落,劉洎幾乎跳起來,手指著李元嘉怒叱道:“奸王誤國!”李元嘉看向陛下的目光有些幽怨:瞧瞧吧,這就是您將我推出去的后果,都成"奸王"了……李承乾也尷尬,讓叔王背鍋這事兒確實不地道,遂安撫火冒三丈的劉洎:“中書令勿惱,韓王也不過是諫言而已,即便略有瑕疵也尚在討論之范圍,何至于愛卿這般激烈之言辭?大唐從不因言獲罪,民間尚且如此,朝堂之上更應(yīng)當(dāng)暢所欲言。”劉洎卻不聽這一套,站起身、梗著脖子,義憤填膺、口沫橫飛:“陛下謬矣!大唐立國以來,賜任太尉者僅兩人,時為親王之太宗皇帝,以及統(tǒng)率關(guān)隴勛貴輔佐太宗成就大業(yè)的長孫無忌!試問,房俊何德何能,可以與這二位相提并論?”李承乾心里有些虛,正欲開口,只聽的劉洎又續(xù)道:“……長孫無忌之功勛,放眼朝堂何人可比?陛下對其視如肱骨、推心置腹,可結(jié)果便是其賊心熾盛、大逆不道,舉兵作亂!由此觀之,"太尉"一職總掌天下兵馬、軍權(quán)在握,非宗室不能勝任!古往今來,殷鑒歷歷,陛下豈能自亂朝綱?以我之見,倒是韓王殿下更能勝任此職?!睕]怎么說話的馬周忽然開口:“微臣也覺得韓王殿下更合適?!崩钤慰嘈Γ骸拔液蔚潞文芨呔哟宋??一則不曾領(lǐng)兵,再則并無軍功,萬萬不敢擔(dān)當(dāng)此任。再者說來,今時今日之三公并無以往之權(quán)柄,表彰其功的性質(zhì)更甚于職權(quán),中書令大可不必這般激動。”言下之意“三公”固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乃人臣之極致,可說到底不過是虛銜而已,更多是象征意義,劉洎橫眉立目,怒叱道:“那也不行!三公,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tǒng),故此任者必然年高德劭、德高望重,房俊年紀(jì)輕輕若驟然登此高位,天下名望所聚,必然滋生其驕縱之心,是禍非福也!”李元嘉不擅辯論,只能尷尬著干巴巴秉持意見:“不過是虛銜而已,沒那么嚴(yán)重?!庇晒胖两瘢叭敝殭?quán)變化甚大,《尚書·周官》記載“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薄洞呵锕騻鳌分懈钦f明“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則何以三?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內(nèi)?!眱上嘤∽C,“三公”是秦及秦以前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的稱呼,輔佐天子,可見地位之超然、權(quán)柄之巨大。“三公”者何也?夏、商以前,云天子無爵,三公無官。周以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漢以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為三公。東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魏、晉、宋、齊、梁、陳、后魏、北齊皆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隋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承隋制,一脈相承。然而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則僅存其名位?!疤撱曇膊恍?!”劉洎拍案而起、正氣浩然,戟指叱道:“韓王口口聲聲以彰其功,干脆也別敕封什么"三公"了,不如便"加九錫、冕十旒、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而后再敕封以王爵,如何?”此言一出,“裝死”的李勣都坐不住了,呵斥道:“中書令,慎言!”劉洎哼了一聲,這才反應(yīng)過來說了不該說的話,轉(zhuǎn)身對李承乾鞠躬謝罪:“臣一時激動,口出妄言對陛下不敬,請陛下責(zé)罰。”“加九錫”在最初之時是對于人臣至高無上之榮譽,史書上第一位“加九錫”的記載,乃是周天子對輔佐社稷數(shù)十年的功勛周公旦的賞賜,“天下輔弼,莫出其左”。然則之后,“加九錫”卻成為權(quán)臣之象征,非權(quán)傾一時、野心勃勃之輩而不可授。王莽、曹操、司馬昭……而最近被天子賜予“加九錫”者,則是隋文帝楊堅,以及高祖皇帝李淵,楊堅本為周臣、承恩深重,受宣帝遺命輔佐新皇,卻受禪讓篡周立隋;高祖皇帝本為隋臣,然國難之際攻陷國都、擁立新皇,拜相國、總司百揆,受九錫之禮,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最終逼迫恭帝禪讓。此二人自然權(quán)柄滔天,然則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主少國疑、凌虐幼主”。言說給房俊“加九錫、賜王爵”,不僅僅是昭示房俊有謀逆之心,更是質(zhì)疑李承乾,將其比作周靜帝、隋恭帝兩位亡國之主……幸虧沒有御史言官在場,否則定然要彈劾劉洎一個“大不敬”之罪。李承乾很是尷尬。當(dāng)初太宗皇帝在時,盡管“得位不正”“品德瑕疵”,但朝堂之上揮斥方遒、隨心所欲,無數(shù)名臣名將俯首帖耳、令之所致前赴后繼,除去魏徵偶爾唱反調(diào)之外,所有人都將太宗皇帝的諭令奉為圭臬??奢喌剿隽嘶实?,情況卻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按理說他是太宗皇帝嫡長子,由皇太子順位繼承大統(tǒng),可謂名正言順。做太子之時謹(jǐn)小慎微、戰(zhàn)戰(zhàn)兢兢,朝野上下交口稱贊,繼位之后夙興夜寐、勤政愛民,既未大興土木、浪費稅賦,更未充盈后宮、耽于享樂,兢兢業(yè)業(yè)、如履薄冰,矢志于做一個對天下蒼生有功之帝王。卻始終得不到更多的認(rèn)可。耐心是有界限的,當(dāng)大臣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他表示懷疑、甚至鄙夷不屑,再多的耐心也會耗光。于是他板著臉,不理會劉洎的咄咄相逼,斷然道:“就這么定了吧,敕封越國公為太尉、尚書左仆射、開府儀同三司,節(jié)制左右金吾衛(wèi),拱衛(wèi)京畿、肅剿盜寇,且繼續(xù)承擔(dān)扶保太子之責(zé)?!币回炐愿衿洝⑷狈χ饕姷幕实凵儆械膹娪?,諸位大臣無論心中是否認(rèn)同,此刻都只能肅然領(lǐng)命。一直不說話的李勣放下茶杯的時候指節(jié)發(fā)白、手背筋絡(luò)凸起,顯然下意識的用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化县| 青州市| 阳城县| 灵武市| 宜黄县| 五常市| 通辽市| 龙游县| 石城县| 合山市| 鄯善县| 花莲县| 社旗县| 沙雅县| 文水县| 秦皇岛市| 黑龙江省| 阳山县| 奈曼旗| 宜城市| 寿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广东省| 利川市| 蒙阴县| 桂平市| 拉萨市| 马关县| 怀仁县| 宜兰市| 根河市| 临西县| 邵东县| 柘城县| 香河县| 卓尼县| 罗江县| 南江县| 乌鲁木齐市| 教育|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