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曹信收起《宗師榜》,閃身出了原始仙界。
也不跟大哥當面告別——
五天一見,實沒必要。
直接推門而出,夜色遮掩下,在西京城找了一處空曠地。
召出神凋,沖天而起。
“走!”
“去稱一稱宗師斤兩!”
四旁無人,曹信也就不在乎什么好看不好看,將身子緊緊趴在阿俠背上,用力抓緊,盡力減小風阻。
今時今日。
神凋不同。
原先阿俠的平均時速260公里,折合約為每小時五百里。
在《壽世青編調身法》與《南明玄功》陸續登頂之后,阿俠的正常速度已經超過350公里每小時。
而岐山與西京城的路程,也就八九百里,直線距離還不到六百里。
從岐山回西京——
錨點回城。
瞬息可至。
從西京回岐山——
駕馭神凋。
大半個小時就能趕回去。
錨點。
神凋。
這是曹信頻繁往來岐山與西京的兩大倚仗,一來一回,路程耗時才不到一個小時,這比出門下個館子都快。
不過。
神凋雖速。
但狂風可勁的吹,冷也是真冷。
曹信先前每每都要裹上厚厚一層衣裳,帶著虎皮帽子遮住腦袋。
就這樣,還被吹的狼狽、凍得要死。
直到阿俠修習《南明玄功》后,運功時,不但速度更快,時速突破350公里,身體更是恰似火爐,讓曹信在乘駕時,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體驗感更佳。
此時。
從西京城到上江省。
五百多公里。
不到倆小時。
曹信幾次路過城池,通過城池校正航線。
飛飛停停。
天色剛剛放亮,一人一凋就已經來到武林大派,與‘青羊宮’、‘真武觀’并稱‘三道’之一的‘白云觀’山門所在——
白云山。
……
白云山上白云觀。
這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門派。
二百年前,國朝初立,當時的白云觀觀主‘長寧道人’曾被梁太祖召見,請教治國之策。
長寧道人答曰,吾居山中,不知民苦。
隨后率弟子18人從上江出發,跋涉數萬里,歷盡艱難,三年后走遍五京十七省,來到大梁上京。
又見太祖。
太祖再問長寧道人如何治理天下,他回答應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久視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為要;并進言欲久安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
太祖深契其言,禮遇甚隆,尊為神仙。
白云觀自此名震天下,迅速發跡。
二百年浮沉。
白云觀始終處在武林第一梯隊。
不曾如白馬寺、青羊宮一般顯赫,卻也不像天山那樣分崩離析。
穩穩當當。
一直至今。
現任白云觀觀主,人稱‘笑道人’的如淵真人,也一貫信奉中庸之道,與人為善,不愛出風頭。
其人在《宗師榜》上列為第三十一位,卻不急不躁,不羞不惱,仍是怡然自得。
這一日。
雪花飄飄,萬物蕭寂。
如淵真人一如往常,在后山清修。
忽的。
其門下弟子,‘白云四太’最末,‘雷電手’太雷子大步跑來,疾聲道:“師父師父!有一人自稱鐵膽神侯麾下天字第一號,名喚‘楊過’,特來拜山,求見師父!”
“鐵膽神侯?”
如淵真人白發白須,聞言睜眼。
神侯府在西京府闖出偌大動靜,得了好大名聲,不但西京府天翻地覆,西京府外,同樣名聲響亮。
實打實的名震南北。
白云山坐落上江省。
上江省位于譚西、寧西、西京三者中間,這一京兩省仿佛一個‘c’字型,將上江省包裹起來。
上江、西京比鄰,白云山距離西京自是不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