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相,這是為什么啊?”
京師十三倉的糧食,大半出自廣陵道和淮南道。
即便是再建四座糧倉,他從各地調(diào)撥,湊一湊也能把十七倉湊滿。
可是,他實在不懂,動用國庫的錢去西周國買糧這事,李相是怎么想出來的。
大楚糧倉,他還從來沒聽說過去買糧的先例。
“李相,廣陵道和淮南道可是出事了?”
李云升想而想,還是沒有對樓敬說實話。
“衛(wèi)國用不了多久,就會大肆囤糧。
我不僅要他在大楚買不到糧食,就連西周也別想買到。”
樓敬還是不太明白。
“咱們不是正在和衛(wèi)國互市修好嗎,這和他們搶糧——”
李云升直接打斷了他的問題。
“你只管照做,出了事本相擔(dān)著。”
“可是,西周一國的糧食,就是十七倉都空著,也不可能存的下啊。”
“能買多少買多少,你就用西周的糧食給我把十七倉填滿就行。”
樓敬頻頻點頭。
“下官明白了。”
雖然他不懂為什么要這么做,但是看李相這架勢是有大事。
多余的他也不敢多問,只管照做就準(zhǔn)沒錯。
“行了,一會把賑災(zāi)的那三百萬兩銀子撥出來。
一百萬送到我府上,剩下的我拿去賑災(zāi)。”
“下官明白!”
這話他是真的明白,沒錯,還是那個熟悉的李相。
……
李府。
“劉權(quán),把這些信送出去。”
劉權(quán)接過信,足有六、七封。
“相爺,是有什么大事嗎?”
因為這些信,分別送往江南、劍南、嶺南、廣陵、淮南各道的官員。
大楚十道,這已經(jīng)占了一半。
若非大事,不可能通知這么多人。
李云升伏案看著眼前的地圖。
“劉權(quán),京師有一家福升糧店,據(jù)說是京師糧行中最大的一家糧店。”
劉權(quán)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應(yīng)了一聲。
“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