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九城的老百姓對鹵煮有一種莫名的熱愛,網上有個段子是這么說的:說大街上暈倒倆人,灌一口鹵煮,起來罵的那一定是外地人,要是問一句有火燒么,那一定是咱老北京。
鹵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公認的說法是宮廷的“蘇造肉”傳到民間,換成廉價的食材,創造出這個平民美食。這東西真是不吃就想,吃飽了來個菜底能溜縫兒,餓一天來四兩能管飽!
北新橋鹵煮老店,鹵煮的量真足實,大小伙子一份兒下去都肚歪。鹵煮分為大腸和小腸的兩種,大腸兒鹵煮比較油膩,味道厚重,加上幾片白花花的肥肉片,讓好多人忘卻退步,不過正是這股厚重才夠味兒!
相對的,小腸鹵煮就比較清淡,小腸處理的不錯,很利落。湯頭味道濃郁,腸兒煮的軟爛,醬香被成功激發,但略咸。火燒不是那么死面,豆腐也炸的松散,二者吸足了湯汁吃起來特別入味兒。
葉晨要了份小腸鹵煮,然后來了倆火燒,掰開后泡在了碗里,吸足了湯汁,稀里呼嚕的造了進去,那叫一個噴兒香,吃完后,掏出了手帕擦了擦嘴,一結賬,也才不過幾毛錢,都沒過一塊錢大關,換了在后世,這一頓下來,沒有二十塊錢是肯定拿不下來的。
吃完飯,葉晨心滿意足的蹬著自行車往家里趕,這時候的四九城還沒有后世的喧囂,道路也沒后世的那么寬,但是這時候路上的行人也是真的很少,車就更不用提了,偶爾在街上看見幾輛自行車都是撐死了,至于汽車更是很少,在這個年月,你想堵車都沒地方可堵。
葉晨騎著自行車快要到家的時候,在距離四合院的不遠處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背影,不是別人,正是婁小娥,只見她正吃力的推著許大茂的自行車,后車座上摞著兩個包裹,葉晨急忙停下了車,對著婁小娥喚道:
“嫂子,把東西放我車上吧,我幫你拉回去。”
不用問就知道許大茂這是要出院了,婁小娥擔心東西一趟拿回來不方便,零星的往家里帶一些,婁小娥聽到聲音,回過了頭,看到葉晨,臉上露出勉強的微笑,開口說道:
“不用了,這離著家也沒多遠了。”
葉晨注意到這些日子沒見,婁小娥的臉上,已經寫滿了憔悴,仔細想想,這種事情在所難免,換了誰家攤上這種事情也好不到哪兒去,不過葉晨心中沒有絲毫的后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