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里長話說得很熱情,也很客氣。
“老爺,您看?”福伯有些意動,看了看高懸的烈日,斟酌著開口。
范進擺擺手,“我們幾人今早出城,已是備足了干糧,便不叨擾里長一家了?!?
說完,眼神看了看一身麻衣的村民,“還是先收租子吧,想必大家也久等了,早點忙活完,大家也好早些各自歸家用午飯?!?
聽得此言,村民們皆是怯怯地望著他,期間倒是有人欲言又止,終歸是沒有人說些什么。
里長聽得他直言拒絕,只道是對方一介舉人老爺,多半看不上自己那點粗茶淡飯,對方關(guān)心更多的還是租子。
一念及此,也不好再相邀,當即命一個后生上前,幫忙操持,唯恐有人投機取巧,因小失大。
而范進則把福伯叫到身邊,命他去主持,末了還一再交代:“切不可把官府那套‘淋尖踢斛’的做派用在收租上,該是多少就是多少!”
所謂‘淋尖踢斛’,又名‘腳踢淋尖’,指的是官員在驗收公糧時,用腳使勁猛踢斛,斛頂上那部分糧食會灑下來,而斛卻不倒。
流下來的糧食,便被美其名曰為‘損耗’,裝入官府的口袋。
老百姓明明多交了糧食,可這些糧食卻沒交到朝廷手里,成了某些人的中飽私囊。
福伯只道老爺仁善,可憐那些泥腿子,忙應道:“老爺放心,老朽斷不會做下那等腌臜事,沒得壞了老爺名聲!”
“嗯,去吧!”
收稅是一門技術(shù),就像是拔鵝毛,力求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
同時,這也是許多新科進士們履任地方的一門必修課,甚至不少人早在就開始苦練‘內(nèi)功’,其目的就是盡可能地做到快準狠、短平快!
一腳下去,力求能盡可能踢出更多的糧食,同時又不把斛子踢倒。
畢竟一旦一腳把斛踢倒,就得重裝,難免怨聲載道。
事實上,有明一朝,從未在官方層面明確過‘淋尖踢斛’的做法,長期以來都是地方官府自作主張,形成的不成文規(guī)矩。
而其根源,就是明朝的官覺得自己太窮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