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數千份經過彌封,也就是糊名的答卷,被陸續送進了至公堂。
糊名法早在武則天時期就已創立,但僅僅只是在殿試環節采用,并沒有普遍應用于科舉的全過程。
直到宋真宗時期,糊名法才被徹底推廣開來,宋真宗曾對宰臣王旦等人說道:“今歲舉人頗以糊名為懼,然有藝者皆喜于盡公。
此時,兩位主考官,八位同考官,正依位分高低,垂手立于至公堂內孔圣人畫像前,先是焚香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禮。
緊接著徐階作為主考官,上前一步,面向眾人,沉聲道:
“諸位同僚,我等肩負為江山社稷秉公取士重任,還請萬勿因私廢公,更不能貪戀蠅頭小利,受人請托,納人賄賂!”
“一經發現,我必上奏圣上,嚴懲不貸!”
“謹遵徐大人教誨!”
下首一眾人等,盡皆響應。
徐階見此,點了點頭,旋即又說道:“此外,閱卷過程中,還請諸位牢記士子寒窗苦讀不易,務必用心,時時在意,不使明珠蒙塵......”
說了一番場面話,徐階揮了揮手,示意本次會試閱卷工作正式開始。
會試閱卷流程與鄉試類似,都是由同考官薦卷,主考官決定去留。
而在考官們緊鑼密鼓地推進閱卷工作的同時,會試第二場也在悄無聲息間結束,第三場如約而至。
第三場,考的是策論,“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范進回想了一下,此句當摘自《道德經》第十四章,即便是他見了,也頓覺這題出得奇也怪哉。
構思了一日,斟酌了半日,待到第二日午后,范進這才略一落筆,嘗試答卷。
到了第三日,早上八點左右,范進便已經將第三場的試題全部答完,并且還字跡工整的謄抄了一遍。
此時距離收卷還有不少時間,范進收拾好東西,便環顧起這小小號舍,心中略作感慨,臉上帶著一抹釋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