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生大廚-《一品江山》
第(2/3)頁
“唉,難為你了,三郎。”陳希亮不禁歉疚起來,他想起那間窩棚后面,有爐有灶,便以為還不到十歲的兒子,在那四十天里,學會做飯了呢:“不過也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見他錯進錯出,陳恪也就樂得不解釋。
陳希亮本以為,三郎就算會做飯,水平也一定在自己之下,他都做好跑廁所的準備了,誰知一飯菜端上來,看到那綠油油的幾乎保持了原貌,又帶一層誘人光澤的菜肴,他就知道,自己拍馬也趕不上的。
三郎是個食不厭精的饕客,也有一手上佳的廚藝,但在這千年前的廚房……且可能是全縣最簡陋的廚房里,也只能因陋就簡,用昨日買回來的食材,粗粗炒了四個青菜,做了一碗魚湯。
在他的思維中,青菜自然是用炒,因其作料最簡單,唯油鹽而已。陳恪從昨日買的物事中,找到了一小罐植物油、一小包鹽……便信手炒了四個小菜、黃瓜、茭白、萵苣和芹菜。又將那兩條小魚細細煎了,加水熬成魚湯,最后加上鹽、撒上蔥花蒜末,一道簡單卻又香氣四溢的三郎魚湯便出鍋了。
二郎所謂打下手,其實就是一直在燒火,看到三郎行云流水的廚藝,覺著無比驚奇,見他將油鹽大把揮霍,又覺著肉痛難耐,幾次欲言又止。只是三郎一直在忙活,沒看到罷了。
在兒子們的注視下,他夾一筷子黃瓜片,送入口中一嘗,頓覺又脆又嫩、清香滿齒,竟被感動的熱淚盈眶……這讓他想起在京城時,被富裕的同學請去大酒樓吃的炒菜,雖然各方面都有所不及,但考慮到出自一個十歲孩子的手,顯然已經是個奇跡了。
“爹爹,你咋哭了?”小六郎好奇的問道:“不好吃么?”
“好吃,好吃,太好吃了。”陳希亮擦擦眼角,朝兒子們不好意思的笑道:“沒想到能嘗到汴梁的味道……為父有些感慨了。”
“呃……”三郎有些搞不懂,不就是炒了幾盤破青菜……而且油溫達不到,色澤、味道、口感都極其一般,怎么便宜老爹跟吃了‘黯然**飯’似的?
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子女做飯,父母如此幸福’?也不像啊,陳希亮似乎只是對菜品有感而發……想到中午,三個兄弟也是贊不絕口,說從沒吃到這么好吃的東西,他覺著,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調動深處的記憶,他驚訝的發現,在三郎生命的十年中,竟然一次炒菜都沒吃過。在三郎的印象中,做菜便是煮菜,因為只用煮和燉的……
他猜了個**不離十。炒菜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飪方法和后世的歐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炒菜,但在北宋,這被當作一種獨門絕技敝帚自珍,僅限于頂級的廚師掌握。或者說,誰會炒菜,就是最頂級的廚師,都被汴梁中的大酒樓、達官貴人們寶貝似的捧著……南渡以后,才慢慢在民間流傳開來。
因為宋代飲食的最高境界,講的是‘色、香、味、形、名’俱全,但凡能跟這五項都沾邊的,便可稱為名菜了。
在所有烹飪方式中,無疑只有炒法能輕易實現前四項,而前四項有了,自然有無數騷人爭著奉送第五項。
所以炒菜這門技術,就像所有頂尖的技藝,嚴守著傳男不傳女的信條,僅限于京城的廚師世家掌握,也許成都也有三兩個能炒菜,但像青神縣這樣的小地方,是決計不會有的。
因此現代人到了宋朝,其實最理想的職業,就是廚子……
~~~~~~~~~~~~~~~~~~~~~~~~~~~~
感動了好半天,陳希亮才擦擦淚,問三郎道:“你怎么會炒菜呢?”
“呃……”三郎心說:‘我怎么就不會呢?’當然,還得一臉茫然道:“也不知怎么著,就會了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盖州市|
武定县|
谷城县|
肇庆市|
台江县|
永定县|
罗源县|
石屏县|
红安县|
饶河县|
景洪市|
梓潼县|
修水县|
兴安县|
德钦县|
宽城|
同江市|
龙川县|
即墨市|
阿拉善盟|
甘孜|
策勒县|
泰宁县|
定南县|
湛江市|
读书|
虹口区|
清徐县|
昌江|
全州县|
增城市|
嵩明县|
夏河县|
康马县|
左贡县|
丰顺县|
唐河县|
太原市|
江达县|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