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寫你妹的太學體-《一品江山》
第(2/3)頁
合格的試卷會被蓋上考號交給封印所。封印所的職責是糊名,即是將考生的個人信息封起來,蓋上章,即是考官也不能撕開。
在此之后交給謄錄所,謄錄所有書吏百人,用紅筆謄錄考卷,每份必須原原本本的抄,一筆一劃不能有誤……包括錯別字。在謄寫完的卷子上,要注明謄抄人的姓名。
為了保證謄抄準確無誤,考卷還要被轉到對讀所。對讀所中兩個人一組,你讀我對開始閱錯,確認無誤后,也要注明對讀人。一份謄抄的試卷,共有三人簽名,將來出現問題,這三人都要被追究責任。
考卷完成了防舞弊處理,這才送到內簾官處……處理試卷和閱卷的院子之間,只隔一道簾子。但這一道簾子是不可逾越的,只能隔著簾子說話,外面的人不能進去,內里的人不能出來,這是絕對不能違反的,以防內簾和外簾人勾結。
內掌收將外簾送來的朱卷,送給了主考官謝景初,但謝學士不閱卷,而是將試卷分發給諸科同考官。雖然國朝科舉,同開了十余科,進士只是其中一科,然而時至今日,朝廷獨貴進士,因而考進士科的,要比明經、明法等諸科加起來還要多得多。
因此判進士科卷的同考官也最多,足足有二十八位之多……好在大宋朝最不缺的,就是官員。為了避嫌,一捆捆試卷被編號,由同考官搖簽,搖到哪一捆就閱哪一捆。
每個同考官大約閱二百分份,先閱貼經、再閱墨義,這都是有標準答案的,閱起來最簡單。同考官遵循同一個標準,考生貼經十題最多錯一道,墨義十題最多錯兩道,墨義和貼經加起來,一共不能錯兩道……只有這樣的卷子,才有被繼續閱下去的資格。
不符合的,便直接被黜落,管你后面寫得繁花似錦,考官連看都不看。有人認為這樣不公平,但確實可以大大減輕考官的工作量,而且也有道理……貼經、墨義只看基本功,要是連基本功都不扎實,可見學習態度如何。這樣的考生,怎能被發解禮部?
大概在這個環節,就會有五分之二的考生被黜落,但真正的困難在后面——詩賦論和策論,都是主觀題,考官必須一遍遍通讀,才能評判優劣。怕考官敷衍,要求他們給考生的文章句讀。只有加上標點,才能證明你已經讀了,而且每一份都要標點。
精讀還不夠,還要寫評語。不管是錄取的,還是不錄取的,都要給出理由……二百份試卷,一千六百篇文章,要求在十日內批完,絕對可以讓人崩潰。
但是誰也不敢敷衍,因為所批閱的試卷,最后還要送到禮部磨勘,復核考官的閱卷工作。那怕只是標點不正確,也要被算為誤判。出現誤判便會被罰俸,再次誤判,則會被降職……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沒人愿意當這個同考官,每次禮部都是要強行指派的。
同考官們將認為可取的卷,送回主考官處,先是副主考看過,認為可取,便會寫個‘可取’,遞給主考官,認為不可取,便會打回去。
主考官一般不會駁斥副主考的面子,最后批一個‘中’字,答這份卷的考生就被取中了。
除此之外,二位主考官,還有復核鎖廳試考卷的責任……因為鎖院、彌封、謄錄等防舞弊手段的引進,現在鎖廳試考生的卷子,已經不必另外找專人閱卷,而是與其它考生的卷子一起送進內簾,然后被隨機分配給兩名同考官。
只是在兩人閱卷結束后,二位主考官還要把所有卷子檢索一遍,以確定沒有徇私舞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前郭尔|
民和|
安泽县|
株洲市|
德令哈市|
临沭县|
鄢陵县|
绥江县|
镶黄旗|
崇明县|
洛阳市|
名山县|
陇西县|
永济市|
侯马市|
克什克腾旗|
福清市|
海兴县|
广灵县|
东阳市|
温州市|
十堰市|
全南县|
新绛县|
临桂县|
永新县|
区。|
旌德县|
区。|
赤水市|
鄱阳县|
静乐县|
萝北县|
壤塘县|
玛曲县|
崇阳县|
沧州市|
蓬安县|
康保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