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白夷女,趙王之邀-《始皇帝》
第(3/3)頁
“昔日,趙國得到和氏璧,秦王欲用十五城索要,藺相如使計之下,完璧歸趙;后澠池之會,又是逼迫秦王擊缶。藺相如看似真勇士,卻好虛名之輩!”
“虛名于國于民,又有何用?”
“藺相如為趙王贏得虛名,卻是引來秦國憎恨,又是不整武備,不多積蓄糧草栗米,幾年后長平之戰(zhàn)。趙軍整軍不利,先是廉頗敗于王龁,損兵折將;又是是用趙括為將,折損四十五萬。又是邯鄲之戰(zhàn),趙幾欲亡國!”
“昔日勾踐被吳王夫差囚禁,為夫差馬夫,驅(qū)趕馬車,又是為吳王闔閭守墓,放牧牛馬,還要給夫差脫鞋。若是夫差上廁所,更是要服侍其如廁;若是夫差要狩獵,則是跪下為馬凳,讓夫差踩著脊背騎上戰(zhàn)馬;若是夫差生病時,更是要品嘗其糞便,查看病情狀況。
越王勾踐不能忍受屈辱,幾次要自殺。
可范蠡卻勸說道,昔日成湯被夏桀囚禁在下臺受辱,卻是破其社稷;周文王被紂王囚禁在羑里,可武王卻是破商紂社稷,晉文公多次逃竄在外,齊桓公多次在外出奔。若是連這點屈辱都難以承受,如何能成就霸業(yè)。”
“越王勾踐忍之,十年后破滅吳國,擒殺吳王夫差。世人談及勾踐,不會說其昔日之辱,只會說其隱忍有為?!?br>
“匹夫之勇,怒發(fā)沖冠,逞強(qiáng)斗狠,逞口舌之利,面子好看,世人夸耀而已,好似藺相如;諸侯之勇,受辱懷怒而未發(fā),整軍備戰(zhàn),積蓄糧草,滅其國,亡其社稷,以其頭顱為酒器,好似勾踐!”
說道這里,趙姬說道:“政兒,可明白嗎?”
趙政說道:“孩兒明白,不能逞匹夫之勇,當(dāng)行諸侯之勇?!?br>
趙姬考較問道:“若你為趙王何,秦王索要和氏璧,你當(dāng)如何?”
趙政沉默著,思索片刻道:“若我為趙王,若是秦王索要和氏璧,我會直接遣人送上和氏璧,并書信寫到,秦趙本為一家,秦王為兄,趙王為弟。今兄長索要和氏璧,弟送上便可,何須十五城?!”
趙姬說道:“若是澠池之會,又當(dāng)如何?”
趙政說道:“我當(dāng)禮讓一二,以當(dāng)其為兄長,而不會逼秦王其擊缶(fǒu)。讓秦王輕視我,小看我,覺得我懦弱無能,最好不過。若是回到趙國之后,我當(dāng)以其為恥,整頓兵馬,積蓄糧草,然后從河套出兵,破其咸陽,擒殺秦王!”
趙姬說道:“我兒聰慧,你父親文不成,武不就,唯有善于隱忍而已!昔日談及藺相如,你父親與呂不韋多有輕視,只因藺相如只善于辯駁,勇敢,卻不知鼓勵耕戰(zhàn),不知積蓄財富,只靠辯說成為上卿,位置卻在廉頗之上,難怪廉頗不服氣。又是言語擠兌,逼得廉頗負(fù)荊請罪。藺相如,小人爾!”
趙政點點頭,有些理解。
弱國無外交。
外交官,不是用來打嘴炮,不是為面子好看,而是為國家謀取真正利益。
藺相如兩次外交活動,沒有為趙國謀取利益,反而兩次打臉秦國,讓秦國與趙國的關(guān)系走向惡化。若是趙國強(qiáng)大那也就罷了,可趙國弱小,卻是強(qiáng)行打臉樹立強(qiáng)敵,讓趙國陷入外交困境當(dāng)中。
正所謂,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qiáng),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更可悲的是,趙國上下皆是沒有看到這一點,反而沉迷在外交勝利當(dāng)中。
廉頗為國血戰(zhàn),流血死戰(zhàn),可謂是國之干城,可最后地位卻是不如一個嘴炮,不如一個公知。
廉頗何等不甘心。
百戰(zhàn)名將不如一個嘴炮,最后被嘴炮逼的負(fù)荊請罪。
趙王親近辨士,輕賤將士,難怪會有長平之?dāng) ?br>
從來只有將士救國,從沒有聽說過嘴炮救國。
……
PS:兩張一起發(fā)了,在這里求一下收藏,求一下推薦票,適當(dāng)多發(fā)言,至少熱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