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夫子講尚書-《始皇帝》
第(3/3)頁
趙政起身道:“不知!”
夫子說道:“昔日,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此為何解,趙偃”
趙偃說道:“自齊桓公以后,周天子已無發號施令的力量了。齊自桓公稱霸,歷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頃公、靈公、莊公、景公、悼公、簡公十公,至簡公而為陳恒所殺,孔子親身見之;晉自文公稱霸,歷襄公、靈公、成公、景公、厲公、平公、昭公、頃公九公,六卿專權,也是孔子所親見的。所以說:“十世希不失”。魯自季友專政,歷文子、武子、平子、桓子而為陽虎所執,更是孔子所親見的。所以說“五世希不失”。至于魯季氏家臣南蒯、公山弗擾、陽虎之流都當身而敗,不曾到過三世。當時各國家臣有專政的,故孔子言“三世希不失”,蓋寬言之。”
夫子說道:“自犬戎攻破鎬京,周平王遷移道洛陽之后,民少而國貧,不足以威懾諸侯,攻擊諸侯多有敗績。周天子,只有天子之名,卻無周天子之實,天下諸侯皆是輕視之。
自從齊桓晉文以來,以尊王攘夷為名,以伯長之名奪天子之名,行自身私利,滅國擴土無數,百姓增加,賦稅增多。齊國之富,天下聞名;晉國之強,天下聞名。”
“一人為善,必有百人效仿;一人為惡,必然有百人為惡。諸侯可奪天子之名,天子之實;大夫又何嘗不可,奪諸侯之名,諸侯之實。齊桓稱霸之因,為田氏代齊之果;晉文公稱霸之因,為六卿專政,三家分晉之果。”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兩者不同之處,在于名與實。有名無實,被架空,國亂;有實無名,也是國亂。位于掌控名與實,天下可安定!”
“試問周平王之前,可有諸侯敢忤逆周天子!可有諸侯敢于作亂?”
夫子繼續道:“無有。天子建六軍,大國建三軍,次國建二軍,小國建一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周天子軍勢巨大,諸侯不及。又設“命卿”制度,掌控諸侯之軍;又設監軍,監視各國諸侯。諸侯手下三卿,天子任命兩人,諸侯任命一人。若是諸侯有違背禮法之處,天子可給予嚴懲。”
“周天子又是設立九伐的法律,來端正各邦國:恃強欺弱、以大犯小,就削減它的土地;殘害賢良、迫害民眾,就派兵討伐它;對內殘暴、對外侵凌,就廢除他的國君;田地荒蕪,人民離散,就削去它的領地;依據險地,不服大國,就派兵入境;殺害其親的,就捉拿治罪;放逐殘殺其國君,就處死他;不遵王命,輕侮政法,就杜塞它與鄰國的交通;內外亂倫,禽獸一般,就誅滅他。”
“天下諸侯眾多,卻無一人敢對抗天子。”
“唯有王天下,九州歸于一,新的周天子出世,方可免于軍爭,百姓休養生息,就可恢復周禮。我已經年老,看不到周禮恢復之日,只希望你們看到這一天。”